麦吉弗法
关于提升创造力,还有一种“麦吉弗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
著名导演李·兹洛托夫创造了一个叫麦吉弗的角色,而麦吉弗是一个出色的问题解决者,这就意味着,创造这个角色的李·兹洛托夫也必须成为一个出色的问题解决者。
兹洛托夫说:“为了创作剧集,我必须在非常紧迫的期限内产出大量的创意材料,没有时间陷入僵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了许多年后,兹洛托夫注意到,每当自己遇到难题时,所要寻找的答案从来不会出现在司空见惯的场景中,比如坐在办公桌前苦思冥想。
相反,在开车或洗澡时,答案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种情况频频发生,以至于到后来,兹洛托夫每次陷人困境时,都会离开办公室开车回家冲澡。最终,兹洛托夫决定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他发现,类似洗澡这样的、轻微的刺激活动会占据大脑意识,但不会占据太多,这会让我们的思考进入“孕育阶段”,把问题从意识转移到潜意识。
依靠潜意识解决问题要高效得多,速度更快,效能更高。简单来讲,如果我们用有意识的大脑处理问题,那么一次大约可以处理7比特的信息。比特是信息的最小单位,但潜意识却不同,潜意识可以处理的信息量似乎没有限制。
更重要的是,兹洛托夫还发现,我们可以提前对潜意识进行编程。
你可以丢给大脑一个问题,让它有意识地去解决,然后用轻微的刺激活动来激活潜意识,最后在活动结束后重新启动意识思维,来找到你的答案,兹洛托夫将这个方法称为“麦吉弗法”。具体怎么操作呢?
首先第一步:问题识别。
写下你的问题,用手写下来,大声说出来是没用的,告诉朋友也是没用的,因为触觉体验和记忆之间相互关联,写下来才是关键。
此外,要尽可能写详细一点,但不要太担心内在的逻辑关联。
例如,假设我在写一本书,明天我要开始写新的篇章,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那么我会这样写:“明天,我想写一个关于蓝鲸和特蕾莎修女的新章节,内容要有趣、吸引人,结尾要扣人心弦。”
我要尽可能写下更多的细节,但不需要担心这些细节之间的联系。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大脑系统内置了模式识别功能,如果我对自己的目标很清楚,大脑便会自动处理其余的工作。
紧接着就来到了第二步:孕育。
也就是像兹洛托夫洗澡时更容易产生想法这样,留出时间做一些事情,让我们的思考进入“孕育阶段”。
一开始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比如半天、或是一整夜,但后面当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时间就会缩短。
在这期间,我们可以做一些能够刺激大脑,但不耗费什么精力的事情。比如摆弄花草、打扫房屋、打篮球,散步也不错,但是看电视没什么作用,因为那需要我们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
紧跟着,就可以来到第三步:自由创作。通过第二步的几个小时,我们可以坐回电脑前,再次开始敲击键盘,至于写什么那都无所谓,比如抄你最喜欢的书、写歌词、写诗歌等等。用不了多久,我们想要的问题的答案,就会逐渐浮现出来。
当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以后,就会发现,一旦陷入困境,潜意识可以得出我们在有意识时做梦都想不到的答案,而且耗时也会短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