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期中考试结束了!女儿考试回来,女儿手舞足蹈,扔下书包高兴地说:“考完试了,这个周末终于不用做试卷和资料了!”看着女儿心花怒放的样子,我只好把嘴边的“你考得好吗?”吞咽了下来。
我细细回想,女儿自从上学后,我和她之间最多的语言是“作业做好了吗?”“今天上课认不认真?”“考试考得好吗?”“在班上排第几名?”……至于“你今天高兴吗?”“如果累了,就别做资料了。”……这些关心的话语甚少,我所关心的都是她的分数,她的排名!
为什么不少家长总是埋怨“孩子长大了,我们没有了共同语言,有隔膜……”我细想,曾几何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什么时候我们与孩子有共同语言了?是我们先把孩子“推开”,孩子才“远离”我们!因为孩子觉得,我只有拿着高分数的试卷来到你面前,你才会高兴,你才会搂我入怀,才会得到你的认可“你真棒!”
涵盖整个漫长的儿童、青少年时期,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关心的都是他们的分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地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我们一味注重功利性、技能性知识的大剂量灌输,却轻忽人文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被“分数”抛之脑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伴随着个性的凸现,在很多学生身上,出现了急躁、冲动的症状。一旦遇到问题,他们不能冷静地思考、处理,而是喜欢出口骂、出手打,甚至出手“杀”,总觉得唯有用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确实过于集中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了!往往忽略了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的心理问题,没有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关爱教育的缺失,教育产业化和社会上暴戾之气在校园的渗透,导致了桩桩惨案的发生!
11月12日,湖南沅江市第三中学高三重点班的罗军,曾经多次在班上考第一名。成绩是好样的,然而他却举起“屠刀”把班主任鲍方杀了,26刀啊!该是何等的仇恨,怎样的心灵扭曲,才忍心对恩师下此毒手?是什么原因让这个16岁的少年将手中弹簧刀扎向自己的老师?
就是因为一篇观后感!
在高三的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要求他默写,他不想默写,然后老师就回复他“那只能抄书了。”当时罗军拿出一把刀在桌子上刻起来了,一边咬牙一边说“杀”!
罗军的心里早就放着一把刀,这把“屠刀”不知什么时候“举起”?鲍方老师在“屠刀”下“牺牲了”!他救了“屠刀”下的其他冤魂!
临川二中学生杀老师,江西抚州临川二中发生一起命案,该校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将其杀害致死。,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扼腕。相同的痛惜,给逝去的生命,也给那个迷失的灵魂。
还记得,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连杀4名同学。这一桩桩校园命案,太令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了!
杀人凶手都是“分数”的标兵,学生的榜样,为什么他们都会举起“屠刀”?因为他们步入青春期,生理的逐渐发育,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再加上社会的竞争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关心、疏导排解这些心病,任由恶性生长,就可能是第二个“罗军”、又一个“马加爵”!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的人文教育。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孩子,而不是高“分数”的杀人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