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火

作者: 江有离 | 来源:发表于2016-10-14 13:38 被阅读0次

“向火”,是一个专属于农村的词,就像“瓦蓝”一样,它们从一诞生开始,生命的籍贯那一栏里,早就写好了两个苍劲的大字:农村。

在一些古旧的文学作品中,还能够找到“向火”一词的痕迹。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浒传》中林冲风雪山神庙那一章里,林冲为管营等设计去看守草料场,与老兵交割的场景:“···一个老兵在厅中向火···”当然,这个词,还是在家乡的方言里更加生机勃勃。

向火,即借火取暖之意。这里的火,是敞火。十多年前,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家里都有一个火塘。一般都是借一面墙为里,另三面用石块或土砖砌成。火塘大小随房屋大小人口多少而定,平时闲置,收拾干净,到冬天寒冷之时方才使用。火塘像一个胃口泼辣的胖子,什么都能吃得消,干柴、湿柴、朽木、锯末、木料渣,它来者不拒,而且总能燃出温暖的红色火花。火塘又像时光中的慈祥老人,陪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日子,让我在多年后再回首时,依然能感到浓浓的暖意、不变的深情。

在火塘生火,也是有技巧的。喜欢看奶奶生火,那娴熟而安然的动作,像在时光里泛黄的照片和书页,是那么唯美,那么祥和,那么温柔。每当我在浓烟滚滚中狼狈得一塌糊涂,头昏脑胀眼泪直流的时候,奶奶总会走过来,接过我手中沉重溜滑的火钳,蹲下身,把堆成小山的柴火一根根拨开,再一根根架起来,扒出柴火下的灰,形成一个中空地带,然后用竹制的吹火筒轻轻一吹,像施了魔法一样,红彤彤的火苗立刻在柴火间跳起舞来,不多久,屋子里便暖和了。奶奶说,火要架,不能堆,因为“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我依然没有学会如何巧妙地让浓烟生出火舌,却记住了这精辟的生火之道,做人之道。

生火是技术,向火是艺术。

观一人向火之态,即可揣度一人之性格。冬日寒冷漫长,所以烧柴以湿柴为主。既用湿柴,一开始自无大火可向。那手中火钳拨动不停,翻来覆去架柴码柴者,必定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其实,向火是需要耐心的,要耐心地等一开始的浓烟散尽,耐心地架柴,耐心地等火苗由小变大,耐心地等火塘由寒变暖。这样向火,才有乐趣。向火的人,无需担心寂寞:若得合家团聚,或逢亲朋造访,自然天南地北无所不谈,直让满屋欢声笑语顺风而传;若是一人独守,也可静对塘火,或沉思默想神游天外,或打盹小憩梦会周公;再有嘴馋者,自有冬藏的花生、红薯、土豆,丢到火塘里,以薄灰覆盖,专等透熟满屋香甜,亦是别样风味,惬意无比。急躁的人,是难以领会个中滋味的,正如一只快速滚动车轮,只知一味向前,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人生尽管短暂,脚步又何须太过匆匆?

多年来,我一直在这片宁静安详的土地上向火、思索。我看着红色的火苗在淡淡烟气中静默,我看着古旧漆黑的水壶愉快地呼吸吐纳,仿佛触到了生活的脉搏,那么清晰,那么真实。

这样我才觉得,我并不是这方天空下这片年光中,一个歇脚的过客。所以安心,所以从容。

t\�{��Q6�

相关文章

  • 向火

    “向火”,是一个专属于农村的词,就像“瓦蓝”一样,它们从一诞生开始,生命的籍贯那一栏里,早就写好了两个苍劲的大字:...

  • 向火

    三五熟人 围坐火炉边 炊烟袅袅升起 水壶吱吱奏鸣 泡开水 沏热茶 聊茶话 茶水的热气升腾 主人家的盛情升腾 茶友们...

  • 围炉向火

    围炉向火 “秋冬适合红泥醅酒,围炉向火,有了温暖的底子,再冷的天气 也寒不到骨子里去!”这是我刚刚...

  • 向火而生

    柯青坡 幼时对火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冬日里雪落纷纷扬扬围坐在火炉前的场景,一想起火,时常感觉火是暖的,温馨的。 等到上...

  • 向火(三)

    更不用说元稹与李群玉诗里的生活了,有酒有琴有茶有友,是真的诗意生活。但是,即便是生活毫无诗意,仍然可以写成诗,比如...

  • 向火(一)

    从前,在没有电取暖设备的时候,我们乡下,冬天烧木柴取暖,人们围着火堆团团而坐,闲话家常,谓之“向火”,即烤火。 向...

  • 向火(二)

    白居易描写的情景比较像我记忆中的向火。但诗中人的生活似乎还是比较惬意的,能在悠长的更漏声中“暖寒酒”,而我小时候,...

  • 飞向火星

    星际的一端 有一片火焰 那是火星的亮点 有一群精英 要奔上火星 洒上种子开始耘耕 昨晚已起航 今朝抵达星空 一路高...

  • 走向火海

    从杂货铺的门前望向西边,杂货铺老板娘看到那个比蛋黄的颜色还要稠些的日头正切着不远处的电线杆上横拉过来的电线。这样完...

  • 向火星出发

    站在地球仰望 望不到火星的身影 世界的身旁 会有另一个世界吗 生命的幻想 只是孤独患者在记忆的一次次流浪 似沉睡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wg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