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圣母型人格?
1,一如既往地把别人的需求放于自己的需求之上
2,始终把友善待人当作自己重要的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
3,认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接受自己,就必须按别人的方式行为处事。
4,面对自己强势的人,比如父母,老师,上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5,从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争执
6,不敢做任何会引起他人注意的事情
7,总是同情朋友,并且单方面地补偿对方
8,过度地夸大拒绝别人的后果
如果你有符合上面的八条中的一天,那么你也是属于圣母型人格。
心理学家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圣母型人格”。
在我的内心深处,曾经也是一个圣母型人格的人,从小父母的性格比较强势,在这种家庭的成长下,我不敢在父母面前提出任何的要求,哪怕是说想吃什么饭菜。更别提在父母面前做什么评价。长大后,住校和朋友们相处,也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主要位置,不敢做出格的事情。所以导致了现在在工作中也习惯了服从,什么事情都自己扛。
因为小时候父母的各种严格要求,导致了造成我在潜意识里面只有服从,牺牲小我,才能成就大我。这种感觉造成的就是一旦自己享受比较好的事情就会造成某种内疚感。就像一大桌菜,自己会夹不好吃的,把好吃的让给别人。在公交车上,如果有人站着,自己坐着,都会感到内疚。面对别人无理的要求,都没有勇气去拒绝。为了追求自我认可,逃避愤怒,选择了牺牲自我。圣母型人格面对别人的请求要拒绝总是格外困难,更别提寻求帮助。
如何摆脱圣母型人格?
首先就是要发现并改变死板规则,这种死板规则都是潜藏在潜意识里面。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比如说面对请求不能拒绝,面对伤害也只能忍痛接受。这种违背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会产生很压抑的情绪,或者是身体上面的反应,觉得头晕胸闷。留意这种情绪,寻找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原因的背后就是某种自己设置的死板规则。比如拒绝人,会给他人带来痛苦。不服从命令,就会被别人讨厌和冷落。
如何改变规则,首先是要理性地否定这些死板规则。比如拒绝别人,并不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痛苦。比如寻求别人帮助,别人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困难。另一个就是区分想法和行动,即使是有这种想法,依旧可以采取相反的行动。比如对减肥者来说,面对美食,依旧可以选择不吃的行为。对圣母型人格来说,即使知道拒绝人会给人带来痛苦,依旧可以选择拒绝。另外就是要建立评价内源,也就是提升自己自信的根本,比如说每天说一句我爱自己,写一日三好日记,体验美好的事物。
如何从行动层面摆脱圣母型人格?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尝试和行动。比如说让自己去做一件拒绝别人的事情,例如退货,或者是砍价。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可能心里面会设想很多种情况。刚开始也会忐忑不安,但是当真正去执行的时候,会发现一切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糟糕。很多时候别人也会欣然接受。通过这样的锻炼,记录自己的心理变化和学到的经验,可以慢慢地改变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