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庄子》达生篇:守住自己的内心

《庄子》达生篇:守住自己的内心

作者: 十四施无畏力 | 来源:发表于2022-07-20 09:20 被阅读0次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达生篇”:

    1.子列子问关尹(yǐn)曰:至人潜行不窒(zhì),蹈(dǎo)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lì);请问何以至于此

    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列子问关尹,道德高尚的人,在水下潜行而不窒息。

    蹈火不热:跳入火中不会烧伤。

    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行走在巅峰之上,不会感到恐惧;就像现在两座高山之间,通过一个平衡杆走钢索的人,内心非常安静;中途还能坐在那细细的钢丝上面,休息休息,喝口水吃个包子啥的。

    请问何以至于此:请问凭借什么,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这样的人,简直是不可思议么。

    2.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 ;居,予语女;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夫奚足以至乎先

    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关尹回答,这是因为守住气息,守住意念,内心非常专注。那些走钢索的人,一有杂念,肯定掉下去了。

    非知巧果敢之列:并不是智巧,也不是勇敢所能做到的。

    居,予语女:坐下,我来告诉你吧。

    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凡是有形象,声音,色彩的,都只不过是物体。

    物与物何以相远:物体与物体之间差异为什么这么大?

    夫奚足以至乎先:既然同样都是物体,哪个又有资格,居于领先位置?

    3.是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yān)

    是色而已:这些都不过是形色之物而已;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就是身外之物,庄子非常不屑。

    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物体形成于“无形”,复归于“虚无”;生命本来就是从“无”到“有”么。

    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懂得这个道理,深明其中奥秘,世俗之物又怎么能阻止得了呢?

    4.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 ,其天守全;其神无隙,物奚(xī)自入焉

    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这样的人,为人处世始终处于中道;既不过度,也无不及,恰到好处。

    而藏乎无端之纪:隐藏于循环往复的规律之中。

    游乎万物之所终始:游行于万事万物的终始;就像个圆圈,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既然是圆圈,那么就不生不灭,不灭不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了。

    壹其性,养其气:专一持守其本性,存养其精神。

    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使德性与天道相互结合,与创造万物的自然相通。

    夫若是者 ,其天守全:持守自然之道,就能够完备无缺。

    其神无隙,物奚自入焉:精神没有缝隙,外物又怎么能够伤害其内心呢?

    “达生篇”强调了养形与养神的重要性;庄子提出了“行全精复,与天合一”的观点,反映其对养生较为全面,辩证的认识。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达生篇:守住自己的内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zk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