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一到,才感到秋意真切的来到了身边。
往年,对白露节气偏重于诗情画意。今天,更多的感觉是对于时光的悄然流逝。白露到,秋渐深,一年也就快了。说来,还不至于老,但不知为何,这种生命的紧迫感,又添一岁的仓皇感受,是一年比一年来得明显和深重。
也不知因何缘由,白露会让人思家。大概都是杜甫说什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闹的。
以前想家,比较单纯的是想家人,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如今想家,变得模糊了,情感复杂。清晰的,想的却是家乡的吃。对于家乡的吃,想到馋的地步,吞口水不是夸张。这是为什么呢?与其说是家乡的吃是真的好吃,莫如说是一种情怀,是对故乡对过往的一种根深蒂固的眷恋。一脉相承,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改变的。
2023白露受台风“海葵”残余的影响,这两天雨一直在下。昨天到今天,没有停过,地面一直都是湿的。不大喜欢这种天气,阴雨绵绵,满天灰白,感觉上想到那个“十送红军”的剧,有一种悲壮和沉重。
月是故乡明,自然是看不到的。
有一公众号说,白露当天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烂了白露,天天溜路”,“白露有雨霜冻早”,“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白露晴,有米无仓盛”。
从这些谚语可知,当然是晴天好。
这个时节,农作物近于成熟,不需要雨水,雨水多了,不利于成熟,也不利于收割。当然,这主要是指家乡。
白露让我想到家乡的板栗。早熟的,大概有上市的了。这边,前几天在街上已看到有卖的。过两天休息,打算买一点来吃。
早晚确也凉了。秋天的感觉让人心情复杂。凉爽,舒适。同时,让人想到些什么,便把眼前的凉爽舒适给遮盖掉了。
像这样的雨天,不上班是最好。窝在屋里,干什么都好。或者,去一清静的地方走一走,譬如去红花湖,就挺不错。可惜要上班呀。
午餐的猪蹄还不错,烂,有香味。很少吃肉,吃下去有开荤的感觉。在吃的时候,看到外面送外卖的电动车下来两个人,一个对另一个像是训话的样子说着什么。吃完,撑着伞出去扔饭盒,去问蹲在地上被训的那一个。这是一个少年,骂他的是他爸爸。因为他在商家取单时拿错了单。怎么办?要赔钱,少年一脸无辜。我问他怎么把你也带上?实习一下。他的意思是学一下,到时自己也要送外卖。问他多大了?十五岁,今年过年满十五岁。哪里人?江西的。过一会,他爸爸出来了。还冲着他说了句什么,一脸的不高兴。确实,大家都不容易。外卖跑腿,我看大家的态度多是同情,而对保安的态度则是嫌弃。保安外卖赚的不相上下,各有利弊。为什么大家的态度不一样呢?
要说这一天与平常并没有什么不同。鸟飞过,天空不留痕迹。但我知道,时间走过。
半下午,雨且止,地面仍湿。
据说,近日香港深圳有些地方被淹了。
下班回来冲了凉,躺在床上,不会再出去,直到睡觉,这一天也就这样了。
没有半点“白露”的感觉和景象。我忽然想起老屋时,山冈坡上那片红薯地。是白露的节气,清晨,清凉极了。已经穿长袖了。山野开始起黄了,雾霭缥缈,朝阳从山脊对面露出头来,五彩的光线,红薯地叶子上剔亮的露珠,是捋红薯叶喂猪,或是挖一粪箕红薯回去。地边的绿豆荚老了,芝麻也长成了。四周静静的,极干净,像没有空气。那时的我单纯的沉浸在这土地山林天空中间,自由,轻快,亲切,没有烦恼,好像一切都停止在那里……。
我怀念少年的自己!
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了,过去的一切成为了历史,再也不会重来了。所谓的家乡,确也变成了故乡。只剩记忆。
记得去年白露读的是杜甫的诗。
今天我喜欢的则是元稹的《白露八月节》: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