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标志着秋季逐渐深入。白露的名称取自天气变化,意味着露水逐渐减少,白露的时候,秋天的凉意开始显现,植物开始逐渐凋零,农作物逐渐成熟。
白露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的重要节气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这一节气中,人们通常会采取一些与农事和生活有关的习俗和活动,如收割成熟的庄稼、晒谷物、制作秋香等。同时,白露也是中国诗词中的常见题材,许多古代诗人都以白露为题材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比如: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
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
更绕衰丛一匝看。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宋·苏辙
家居简余事,犹读内景经。
浮尘扫欲尽,火枣行当成。
清晨委群动,永夜依寒更。
低帷閟重屋,微月流中庭。
依松白露上,历坎幽泉鸣。
功从猛士得,不取儿女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