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成为我们这几个月以来的头条新闻。每一次危机的发生,都能暴露很多问题,但同时也预示着新机遇的出现。
今天想来聊聊除了悲伤和痛苦,这次疫情到底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倾巢之下,再无铁饭碗可言
这次疫情对航空业对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很多地方都采用了封闭管理措施。受影响最大的是国际航空,现在国外已经成为重灾区了,基本都已经停飞了。
图片来源:Pexel
一个新西兰航空空乘朋友,刚过完31岁生日,便遇到了这次全面停工禁飞。
从二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停飞了三个月,现在每个月靠拿基本工资度日。
在上海,几千块的基本工资除了维持日常开销,很难有其他闲钱施展拳脚。
“公司上头已经下达了裁员通知,但是还没确定好人员名单,我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除了每天看看剧,看看书学习也没能做些什么。”
“和以前每月只飞三次国际航班,就能拿几万块相比,现在日子难多了。”
“其实内心挺担心被裁的,我倒是宁愿是停薪在家待职,告诉我一个确定的能上班那的日期,也不想卷铺盖走人。”
另外一个从事导游行业的朋友,现在也是靠拿基本工资的70%维持生活——导游行业的收入本身大部分靠提成,而基本工资也只有一两千块。
身边的真实案例还是很多的。
这段时间以来,许多公司为了控制现金流,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减少开支:裁员、薪水减半、停薪。甚至有些几乎不受影响的公司,也会“趁火打劫”——借着这次疫情夸大公司损失,变相裁员减薪等等。
比这些依靠基本工资度日还难的,应该是年前裸辞或者刚毕业准备春招的年轻人。
职业计划被疫情打乱了,如果本身并没有过人的能力,再加上目前大部分企业盈利状况不佳的情况,在求职谈薪资方面可能没有过多的筹码。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妥协,暂时接受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拥有一套个人的商业模式,能通过多种渠道的收入来支撑你的生活,就不会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那么被动——因为,即使你不幸缺失了一方面的收入来源,你的其他收入也能毫不受影响的支撑你的生活。
所以说,打造多维度的能力——不管是收入、核心技能、人脉资源等等,将逐渐成为个体在多元化社会中成长的核心竞争力。
找准风口,乘风而行
全民在家隔离禁足,消费的抑制给线下活动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却带动了线上经济的发展,转为全面拥抱线上,呈现出线上服务的爆发式增长。
包括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网络游戏等“宅家经济”成为疫情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片来源:Pexel
从长期看来,经历的每一次危机都能带来新的一批经济需求,为一些新的经济模式提供发展机遇。
2003年非典爆发,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比第一季度放慢了2个百分点。但同一年阿里巴巴上线了淘宝网,京东也开始试水线上销售,为未来电商行业埋下种子。
3G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线上聊天工具的普及,催生出像QQ,微信等巨头产品;
4G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催生出像抖音、快手、滴滴、美团等各个行业的独角兽;
那么可以想象5G和AI人工智能的普及,又会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怎样的变革?
甚至可以延伸的想象一下:
社会的老龄化加速以及老人“归根”观念的转变,是否会催生新型养老行业的出现?
“单身青年”群体的日益壮大是否能带来的陌生人社交应用的蓬生或是“单身经济服务行业”的盛行?
个人数据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意识的提升,是否能带来更隐私、保险的交易模式?
5G和虚拟现实的发展是否能引爆新一轮的游戏体验?
......
然而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有心人,我们要做的是抓住风口,成为那只在风口上飞的“猪”。
但是,仅仅是依靠风口飞起来还远远不够。
如何将爆发式红利转为持续输出的新动力是每个创业者和企业要思考的事情——因为风停了猪也会掉下来,而且会摔得更惨。
社会需求多种多样,同时也变换无常。如何将提高用户存留、提高用户转化率;如何优化现有产品并找到新的利润点;如何在完善服务,拓展应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等等,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展望未来,危机亦是机遇
2020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危机之下开启的新的历史机遇。
可以说是疫情加速了中国投资未来的速度。
图片来源:Pexel
我们启动了34万亿的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其中,5G和AI人工智能这两大领域将成为拉动中国发展的两架新马车,将成为我国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不管多大的灾难终将过去。展望未来,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无畏过往,不惧未来,发展才是硬道理,应该是这次疫情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