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本有关穷游的书,陈宇欣,一位22岁的女孩,独自穷游欧州,在研最后一年休学去的,用一年的时间边打工边旅行。
这本游记里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了一个个人与景的一次次邂逅,没有紧张的日程安排。
一个个旅行中的故事和人都透着感动和爱。从北京到芬兰,从芬兰到德国,从芬兰到挪威,从芬兰到朗伊尔宾,一个又一个启程。
在那么一个遥远的地方,不要说人生地不熟的,就单单语言上的沟通就是很大的障碍,真佩服她的勇气和胆量。而我独自去趟云南都没有勇气,怕这怕那的。我就很认同她对旅行的态度,她说:“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串联起以前的回忆,并以开放的态度结识日常生活之外的有趣之人。至于风景,那只是附赠品。”
我想她才是真真的旅行者,我们大多数的人的旅行只是奔着某一个地方的风景而去的,首先是去看风景的,并不能真真的静下心来,摆脱生活中种种的俗务去别处寻求内心的感受。
大多数的人都在节假日里报个旅行团,去最热闹的人群里站在景点前拍张照片留个到此一游的记念,然后就匆匆离开,甚至连风景都不能悠闲自在的观赏一下,就被导游催着赶路。只走马观花的看看目所能及的景色和被商业化了的民俗风情。很少有人放慢节拍,溶入别处的生活,去感知那里的风土人情。而她,陈宇欣做到了,她停下来了,用心去面对感知世界。
不是所有人都有停下来的勇气,我们已经被现代化快节奏而又压力山大的生活逼上轨道而一直前进,想停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她就这么果断的做到了,无疑她的内心是强大的。在北极光还北的地方露营,裸泳,这需要多大的胆量?
喜欢用行走来定义旅行,行走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虽然我一样可以观赏到一路美丽的景点,也不想去错过美,但心可以去感受美丽,苍茫,衰败,荒凉,更是一种心灵的游走。
正如扎西拉姆·多多说的,去找到一个足够疏离的距离,一个足够高远的高度,才能和世界深深的纠缠在一起,来了解这个世界也让世界了解自我,是一个让心灵与思想上下求索,左右奔突的过程,最后可能豁然开朗,也可能一无所获。我想我是理解的,是明白这样一种行走思想与心情的。行走山山水水不是目的,是经历的路上认知的别处的风景和人生。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那么,我们不能用脚步去丈量远方,只少让心灵停下来去感知自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