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主人公形象:孤守书斋,忍受长夜煎熬的主人公形象。
教育者所实行的教育必须是明确的,有针对性的。
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任由天性自由发展,可能会陷入迷途。应将自由的天性与遵守规则结合起来。
对于教育者来说,既要给予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空间,又要严格要求,积极引导,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通才教育是十分困难的,新的学科不断创立,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课程设置应符合实际需要。
歌德所设想的教育活动是舞台是整个社会和大自然。
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
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试图用审美教育代替社会革命。人的最高目标是自由。美感是一种自由的表现,但它还不是完全自由。
人以自己的理性,精神力量和道德意志去战胜肉体的种种痛苦及外在的不幸和灾难。这也就是崇高感的作用和培养崇高感的意义之所在。
成年人有更强的推理和判断能力。不过这些能力的提高往往是以牺牲想象力为代价的。
青少年时期,应让想象力自由驰骋,学习诸如语言,历史等与心智发展特征相适应的学科知识,而不应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过早地学习琐碎抽象的逻辑学或严肃拘谨的批判法。适时地促进理智力的发展,防止想象力的过度膨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心智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
维柯多次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法,如先把握整体,再注意细节;在书上而不在笔记簿上做标志,以便利用原文时可以照顾到上下文而不致断章取义;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书,不盲从权威等。
对于保守的政体,教育的第一成果不一定是培养合格公民,更可能是推翻或引导政体变革。
不是惠众式的教育,因为国家不支持,仅是一城一地的试验田性质,留名不留名也就这样,教育思想传承倒是利在千秋。
洛克的教育漫话
没有一个坐在王位上的国王会自愿放弃他的任何权力。
品德教育,只是生活意义的一部分。
在时代能提供的条件背景下思考教育这个问题。当下,教而不育,学校的育可能只占百分之十。
社会地位的决定因素不是出身门第或特权,而是工作与财富。正如富兰克林指出,美国人不问你是什么人,而问你有何等能力。
宗教宽容的发展为政治宽容提供了多元民主的基础。富兰克林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启蒙教育思想正是以这种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为基础的。
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
富兰克林主张个人主义的道德观或理性利己主义的道德观。实际上就是中产阶级的道德观。个人道德具有政治意义,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定能主动地为社会全部成员谋福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富兰克林的自传是美国道德教育的理想典范,充分体现了他的自我教育思想。
通过教育培养民族性格,并使移民美国化是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永恒的课题。
富兰克林把教育理解为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尤其是一种确保他自己种族群的政治和文化优越性的工具。
富兰克林面对的是一个尚未有统一文化或者说无同质性的民族性格的社会,而造就何种价值观来培养民族性格则是对他的一个挑战。
杰斐逊的现代化的公共教育体系中,所有的教育都是免费的,由国家提供教育经费。杰斐逊的现代化的政治思想决定了他的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人人生而平等的观点成为他的教育均等思想的出发点。
培养公民决定了美国教育现代化的均等性。
天然贵族以德行和才能为依据,人为贵族以财产和门第为依据。哪种整体能用最有效方法将这些天然贵族吸收进政府机关,这种政体就是最好的。
奖学金制度思想。杰斐逊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同时从人生而平等和巩固政权的两个视角提出了向贫困学生提供经济救助的制度。
华盛顿从文化同一性的角度倡议建立联邦大学。
有可能在他们还未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之前,便过早地热烈地崇信外国的政治制度。
华盛顿终于把教育与国家利益和公民的政治品质联系在一起。
教育是民族联合的纽带观念。
美国在文化方面的独立是美国在政治上独立的可靠保证。
国民性格尚未塑造成功,这是公共教育制度要完成的宏伟目标。
在美国,对人们进行的一切教育,都以政治为目的。毫无疑问,美国的国民教育对维护民主制度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校是为了便于教育青年一代而创办的。
认知世界观的改变,才有言行--教育的改变。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如为世人教化成自由之人努力。给的不如授人以渔,然后由其努力自取之。
不以培养政界精英和职业学者为主旨,而以适应职业的实用教育为中心,教学内容注重经济需要,有余力时也教授各类学术,诗词歌赋文章或医学等。
石田梅岩的石门心学:1不收费。2对女子也同样开放。3自由听讲,不需拜师。4教学时间灵活。有白天的讲座和晚上的讲解。5在教化方法上采用见性,会辅,道话等多种方式。所谓见性,即认识自己的本性。会辅就是设讲席集中听讲者进行轮流讲解,集体阅读等。所谓道话,是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浅显地向听讲者讲说先哲的名言和民间谚语,故事等,从中启发听讲者对心学主张的认识与信从。
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是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教育思想发展的总结和升华,它确立了西方现代化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和教育价值观念准则,标志着西方现代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全面胜利。全面扫荡了传统基督教教育体系,用理性和科学教育取而代之。
教育的合理化和功利化成为人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孟德斯鸠和爱尔维修政体教育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狄德罗的发展教育思想和国家大学管理理论,拉夏洛泰的国民教育理论,孔多塞的教育现代化纲领。
18世纪前期英国成为法国政治自由的学校。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文本中无不带有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鲜明痕迹,具体地表现在最具教育现代性的教育的国民性的意识形态理论。
教育,首先是教育者的先进认知,而不是腐朽,守旧,保守的。
理性的人应该是自身命运的唯一主人以及他的世界的主宰。这种人也应该是能为整个人类朝更科学,更有效地利用自然,从而为改善人类这样的事业服务。
规模化,批量地培养儿童。初等教育。
教育现代性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既要培养儿童的的职业能力,又要培养完人,努力实现人类解放的目标,培养能用理性来控制自己,具有充分自主性的人。
在洛克和卢梭这样的现代性者那里,人是可以达到一种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状态,所谓完人态的主体;人具有改造自然和自身境遇的乐观态度,这才是教育现代性的精髓。
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看来,启蒙运动构筑了三个神话,即理性神话,科学神话和进步神话。
后现代主义批评国家教育制度的科层制,官僚化,把国家管理学校指责为无效率的官僚科层制垄断组织。反对利用国家教育把一致性-种族中心主义,性别歧视主义和资本主义-文化强加给不同的人们。
他们不仅是教育实践的施行者,而且自己对教育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文化遗产。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哲学原则同时也是教育要遵循的原则,而教育实践不外乎是哲学的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