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手的宿敌分析1

作者: 王朝的行吟诗人 | 来源:发表于2015-05-27 13:17 被阅读143次

    考理財? 弱勢孩子 連打折都不懂…

    李家同

    教育部決定要教給國中生理財的知識,以後還要納入考試。對於這個決定,我的反應是國中生又倒楣了。

    在我國,無論多麼簡單的玩意兒,只要納入考試的範圍,就會使孩子們叫苦連天。當年,有人決定在國中加入簡單的修辭觀念,這些觀念應該是很普通的,如「擬人化」,但是演變的結果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就要懂得何謂「映襯」。為何如此?理由很簡單,我們國家有一個地下教育王國,就是補習班,補習班會絞盡腦汁想出一些難題,老師和家長不敢和他們對抗,只好默默地接受,壓迫孩子念難的東西。

    這個決定,對於弱勢孩子尤其不利,他們的父母沒有買過股票、基金或者債券,因此一定覺得這個東西好難。反過來說,家庭經濟好的孩子,很容易就從父母那裡學到很多有關理財的知識。因此可以說,理財教育一定會更加拉大我國教育上的差距。我知道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連打折都搞不懂,現在卻要學股票、基金、債券等等,豈不苦哉?

    有關理財的知識,其實是很難的。可憐的未來國中生,除了要上補習班補數學、英文以外,一定又要去補理財了。這些國中孩子一定搞不懂為什麼債券可以賣錢,更加搞不懂為什麼有人會去買垃圾債券?為什麼銀行肯借錢給那些還不起債的人?理財教育一定教小孩子量入為出,不要欠錢,但他們一定好奇,為什麼老師不叫那些銀行家也不要冒險。如果銀行家都不冒險,也就不會有這次如此嚴重的金融風暴了。理財教育一定會教孩子不要做卡奴,而孩子一定會問,當初銀行為何要發卡給那些沒有什麼信用的人?

    理財一定是要有財可理,我們可以想見那些弱勢孩子會認為這門課多麼無聊,因為他們的父母根本無財可理,這門課極可能使有些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感。萬一有一位不敏感的老師,要求每位孩子講他家如何理財,那些弱勢孩子一定會窘不堪言。

    可是,我最引以為憂的乃是價值判斷問題。國中生如果懂得了理財之道,將是國家的一大災難。他如果熟悉如何融券,即使股票跌了,他仍能賺錢,這多過癮?試問,他會肯去做在烈日之下工作的農人和建築工人嗎?他肯做水泥匠嗎?恐怕他連電機工程師都不肯做了。

    如果教育部真要教理財,就應該告訴孩子,最好的財富是你的知識,因為知識是永遠丟不掉的。如果孩子肯好好念書,而且大了以後,仍能使自己的知識與日俱增,他就是一個有財富的人。我們如果會燒好吃的菜,我們就不要怕沒有收入;我們如果會園藝,也不要怕沒有收入;如果我們會設計線路,即使你已經七十歲,也不要怕沒有收入。

    教育部不該將理財列入考試項目,現在的國中生已經夠可憐了,無論教育部如何信誓旦旦地說理財的內容會如何的容易,但過去的紀錄是考試一定會很難的。不僅如此,有些弱勢孩子可能完全不能了解股票等等觀念。最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們會對理財極有興趣,他們對於這種不勞而獲的賺錢方法讚賞之至,這才是一大災難。

    看了,觉得有问题么?拿来看看我分析的吧,疏漏错误之处,不吝赐教。

    考理財? 弱勢孩子 連打折都不懂…

     

    李家同

     

    教育部決定要教給國中生理財的知識,以後還要納入考試。對於這個決定,我的反應是國中生又倒楣了。

     

    在我國,無論多麼簡單的玩意兒,只要納入考試的範圍,就會使孩子們叫苦連天。當年,有人決定在國中加入簡單的修辭觀念,這些觀念應該是很普通的,如「擬人化」,但是演變的結果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就要懂得何謂「映襯」。(找例子,以类推)為何如此?理由很簡單,我們國家有一個地下教育王國,就是補習班,補習班會絞盡腦汁想出一些難題,老師和家長不敢和他們對抗,只好默默地接受,壓迫孩子念難的東西。(A,任何知识通过考试,都变难---B,因为有补习班培训难题---C,老师和家长压迫孩子学习难题。这个逻辑对么?这个原因愣的一看有些问题,有补习班培训难题,所以考试变难中间少了分析,是因为考试难或者自我要求高或者自己的成绩不好,然后去上补习班,补习班提高了成绩,反过来作用于考试,也拉动了其他学生去上补习班,学生都能考得好,考试必然又要加大难度。另外,考试是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来设定的,如果说补习提高了考试难度,那也就是说补习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成绩,既然如此,又为何说考试变得很难,难道不是在现有的学生整体基础上来评价的?还是说你的评价体系是在跟过去对比?由A→B是不够严谨的,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补习有一定程度的原因)

     

    這個決定,對於弱勢孩子尤其不利,他們的父母沒有買過股票、基金或者債券,因此一定覺得這個東西好難。 (这个倒的确是一个很可笑的假设,特别是他用了“一定”,还“因此”这样的推理和因果关系实在是有些荒谬,弱势孩子在这里作者的定义应该是,家庭条件不好也因此没有买股票之类,无关孩子的智力、学习能力,只关注家庭背景,或说是成长因素,很明显的单一因素论。)。反過來說,家庭經濟好的孩子,很容易就從父母那裡學到很多有關理財的知識。因此可以說,理財教育一定會更加拉大我國教育上的差距。我知道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連打折都搞不懂,現在卻要學股票、基金、債券等等,豈不苦哉?(家里父母投资的孩子不一定就有相关的教育,当然,如果开课,说不定家长都更加用心经营股票基金,父母投资也不一定就通,父母通也不代表孩子就能学得好。当然,会有影响,会有一些影响。而即使家里父母没有投资的,绝对不代表他就落后了,他就弱势了

     

    有關理財的知識,其實是很難的。可憐的未來國中生,除了要上補習班補數學、英文以外,一定又要去補理財了。這些國中孩子一定搞不懂為什麼債券可以賣錢,更加搞不懂為什麼有人會去買垃圾債券?為什麼銀行肯借錢給那些還不起債的人?理財教育一定教小孩子量入為出,不要欠錢,但他們一定好奇,為什麼老師不叫那些銀行家也不要冒險。如果銀行家都不冒險,也就不會有這次如此嚴重的金融風暴了。理財教育一定會教孩子不要做卡奴,而孩子一定會問,當初銀行為何要發卡給那些沒有什麼信用的人?(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问题,而说实话,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我不知道的我不能妄加评论,但是我也想质疑,一个门类的知识在你未接触之前你肯定会觉得难,但是知识都是循序渐进的,站在山脚你当然觉得山顶不可攀越,但是在山腰就不一定了。问题都是在假设,孩子一定不理解,如果换个角度,教学从哪里切入,孩子会懂呢?所以,这些提问其实是在预设立场

     

    理財一定是要有財可理,我們可以想見那些弱勢孩子會認為這門課多麼無聊,因為他們的父母根本無財可理,這門課極可能使有些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感。萬一有一位不敏感的老師,要求每位孩子講他家如何理財,那些弱勢孩子一定會窘不堪言。(穷,但是过日子总要有钱吧,那不一样是理财,只不过没有涉及到股票基金。 而且,作者也没有明确“理财”的定义,其第一个层次是很简单的合理运用钱财,第二个层次才是投资,可见作者在讨论这个的时候,是下意识的框定范围)。

     

    可是,我最引以為憂的乃是價值判斷問題。國中生如果懂得了理財之道,將是國家的一大災難。他如果熟悉如何融券,即使股票跌了,他仍能賺錢,這多過癮?試問,他會肯去做在烈日之下工作的農人和建築工人嗎?他肯做水泥匠嗎?恐怕他連電機工程師都不肯做了。(这个就更加荒谬。看看他的逻辑,懂得了理财,是国家的灾难,因为懂得了理财,就不肯做水泥工,不肯好好做其他的工作,是这样?大学有学金融经济会计的,他们,懂得更多的理财知识,怎么没有危害社会?学习理财知识,现在几乎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不管在什么行业,父母,有学会了理财辞职去买股票从此没了水泥工吗?有非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学了理财全部不要本专业吗?事实很清楚,又是一个预设

     

    如果教育部真要教理財,就應該告訴孩子,最好的財富是你的知識,因為知識是永遠丟不掉的。如果孩子肯好好念書,而且大了以後,仍能使自己的知識與日俱增,他就是一個有財富的人。我們如果會燒好吃的菜,我們就不要怕沒有收入;我們如果會園藝,也不要怕沒有收入;如果我們會設計線路,即使你已經七十歲,也不要怕沒有收入。(理财是理财,当然知识中包括理财,理财里面有知识,烧菜、园艺、设计线路都是技术,谋生的能力,理财也是其中一种,有些特别的一种,所以?作者说,不要教理财,要教知识,这两个又不是完全独立的方面。作者还说,知识就是财富,很真理,但是他后面举得例子竟然有些不搭,我觉得不搭

     

    教育部不該將理財列入考試項目,現在的國中生已經夠可憐了,無論教育部如何信誓旦旦地說理財的內容會如何的容易,但過去的紀錄是考試一定會很難的。不僅如此,有些弱勢孩子可能完全不能了解股票等等觀念。最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們會對理財極有興趣,他們對於這種不勞而獲的賺錢方法讚賞之至,這才是一大災難。 (这是对上文的总结,提了的我就不提了,新的点是,不劳而获的赚钱方法?投资理财是不劳而获??不付出劳动就得到,不付出劳动就失去?既然投资理财要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要思考,这难道不是劳动?脑力劳动罢了,一定要是水泥工才是有劳有货么?那心理咨询师岂不是更大的不劳而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辩手的宿敌分析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pr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