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踏入区块链这个行业,身边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声音——
好奇的:“给我讲讲区块链吧”,“我特别想学区块链”
鄙夷的:“区块链除了炒炒币,也没看到其他的应用落地啊”
担心的:“你别去了传销公司吧”,“听说区块链媒体快活不下去了”
……
曾经的去中心化机器信仰者
对圈外人,我一般只介绍自己是媒体编辑,只是偶尔提到自己是“区块链媒体”。这并非是我对这个行业没有信心,资本寒冬的一年,区块链的产业上下游都不太好过,但我依然相信这个行业。这种信任的来源是,在机器越来越多的时代,机器的共识会越来越广泛地取代人类的共识,为琐碎的机械化事件作出决策。只要人类文明没有倒退,机器越来越多,区块链就不会消失,发展只是时间和形式的问题。
某种意义上来说,恰恰是因为对人类单个利益集团的失望和对机器的信仰,我才对区块链抱有如此大的好奇心和信念,我曾期望在区块链寻找到某种“更公平自由”或者“去人化”的机器辅助社会治理模式。我对比特币和区块链的信念,来源于我对机器的信念,跟市场价格关系没有那么大。
算力大战-信仰崩塌轻而易举
有一件事情让这个“去人化”的信念崩塌了——BCH算力大战。
这是一场世界级的战争。两大利益集团,吴忌寒集团和澳本聪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阵营,各自拉票、嘴炮,都号称自己支持的“比特币”是“真正的比特币”。
坦白说,从个人表现上来说,我曾倾向吴忌寒,不怎么喜欢澳本聪,但我又觉得澳本聪说的很多理念设计确实是符合比特币的构想的。
算力战前后,BCH市场价格变动幅度非常大,种种迹象显示价格在被操控。
失眠,失望。“去人化”信念轰然倒塌。
冰冷的机器和算力,说到底,并不能自己形成共识,背后的操控者还是人类。说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坏的族群,我是信的,因为人太聪明了,聪明到作茧自缚。
信仰存续-接受现实
其实我很早就意识到,所谓“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并不是没有中心的,它只是把以人类社会的治理框架为中心转化为以能源算力为框架的中心,钻牛角尖地说,这个还是有中心的,只是这个中心不是一个清晰的具体的点。而在算力战之后,我进一步意识到,只要比特币存在地球上,算力/机器就无法完全脱离人类社会的控制。退一步说,是人类交易赋予了比特币价值...不论是流转和流通,虽然有机器参与,但人才是核心,比特币只是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多了一种可选择的方式。
辗转思考之后,终于接受了自己身处人类社会的现实。
我对比特币的信念还是有一些的,前面说了,信念源于对机器越来越多的事实的认识。有的人可能觉得比特币不过一串代码,要知道,比特币并不是无用的,比特币PK的是传统金融的成本和效率,只要比特币转账成本低于银行跨国转账成本,它就有存续的需求基础。
而只要比特币不死,这个行业就还活着。只要行业活着,再繁荣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作为媒体人,我需要参与和见证区块链能够带来的变化,如此便足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