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一句顶一万句》
总会有一本书,没有跌荡起伏的情节,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甚至没有优美的词句,却在合上的那一刻,让你泪满面。即便是书中所写人、事、物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并没有交集,但却可以让你有种感同身受的共鸣。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便是。
终于在周日的晚上读完了,合上书,静静的躺在沙发上,满脑子都是卖豆腐的老杨、赶大车的老马、喜欢喊丧的罗长礼、上半部的主角几经改名的杨百顺、铁匠段胖子、牲口牙子老杜、卖驴肉火烧的老孔、卖胡辣汤的老窦、杀猪的老曾、传教的老詹、与人私奔的吴香香、被母亲遗弃的巧玲、下半部的主角牛爱国、纺纱厂的宠丽娜、照相馆的小蒋、爱的决绝的章楚红……这是到目前,我读过的书中,涉及行业最多,平铺直叙,絮絮叨叨列举人物最多的一本书,也是唯一一本让我合上书本流泪的书。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无论是前半部分 “出延津记”的杨百顺,还是后半部分“回延津记”的牛爱国, 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寻找一个能“说的着的人”。最初读时很是郁闷,这是什么写法?就象流水帐一样,找不到重点,甚至都找不到一组优美的句子,就象一位老人,不紧不慢泡上一杯茶,点上一个旱烟袋,絮絮叨叨数落着左邻右舍,前村后院人的吃喝拉撒,实在让我不明所以。可当我看完全书时,却沉浸在其中。
杨百顺,喜欢喊丧的罗长礼,却因生活的变故一再的改名字,改名字的过程中,也是他不停追逐的过程。杨摩西到吴摩西,也是生活所迫,吴摩西到罗长礼则是饱经沧桑后的精神要求,倒插门后意外和继女巧玲因为“说的着”而产生了感情,却在寻找跟人私奔的吴香香的路上把她弄丢了。也正因此,巧玲一生都在深深地思念吴摩西,想象的新延津成了她心里的家。牛爱国事业稳定,却因妻子的绯闻闹得满城风雨,不得不离乡另谋生路,身处异乡惹出麻烦又返乡避祸,妻子与人私奔后再次出走,颠来倒去总难如愿。最让人泪奔的是教书先生老汪,讲解《论语》因得不到知音而落泪,一生都没有遇到“说得着”的人,他只能在荒野暴走以抒解心情。在他女儿死后,一直向西,远走他乡,而且后半辈子一直捏哭泣的小媳妇面人。
七十年,三代人,在一出一回延津的过程中,人世坎坷颠沛流离居然就因为“说不着”,不停的在寻找“说的着”的人。书中人物一生匆忙,甚至没有时间去过多的思考,而这沉重的感叹和深入骨髓的孤独留给了合卷的读者。
有感《一句顶一万句》我们处在一个众声喧哗、极少有个人空间和隐私的社会中,并把他人的认可和社会的要求当做自己的行为标准,在努力打拼的同时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不堪重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的不停增长。我们也在不停的寻找那个“说的着”的人,追逐那个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一句顶一万句”的身影。
愿三冬暖,春不寒,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有个能“说的着”人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