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周三,大雨,20-24度
昨日照常生活,晚间疲惫至极。不到十点就睡了,今日近九点才起。原想上菜场买条黑鱼。夫妇二人复阳,若病情轻微,倒是赚得几天休假。可想想去菜场的两三里路,就打消了念头。感冒应吃清淡点,最好不食荤腥,用这些理由安慰口腹的失落。
睡了十二小时,周身疲乏并未褪去,索性就懒一天吧。除了做一日三餐,均卧床休息。晚上,看见沙发茶几上一大袋花生,一直抽不出时间剥壳,难得病得无所事事,就剥花生吧,也算今天做成点事。
剥了两个小时,手指剥痛,还剩三分之一没剥。不禁恨起自己。这花生是去年十月买的。那天下班回家,骑到新力路口,见有人横着一拖拉机的花生在卖,有位老太太在车边挑花生。想着老人定是识货的,就凑上去问,多少钱一斤?八元。花生行情我也不懂,只是随口问问。拿过塑料袋装花生,商贩说五斤总要称的。我压根没想好买几斤。听商贩说五斤,那就五斤吧。一称竟那么多。商贩又迅速抓上两个把,说,称五十元吧。我也来不及考虑,就机械地付了五十元。那老太太见我付了钱,连忙开始装花生。
回家后,上网查花生价格,四五元一斤,还包邮?剥好的花生米也不过十一、二元,还是红皮花生。那老太太多半是个托,她最后装的花生是酬劳。
这花生买来后一直晾在楼顶。当初是想买当年当地新产的花生。后来发现并不是当地的,也不是当年的。晾晒了大半年,也没轮上吃。以后食材一律按需采购,超市里买得到的,绝不网购。网购容易过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c72be017b9c0b2de.jpg)
躺床上读内山完造著《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其中有一篇《零买较贱》,写中国商贩看人开价,且买得多的单价往往比买得少的高。比如买一斤白糖,秤分量多半不足。与花3分钟买的糖一比较,多半是3分钱的单价比率低。因为零买者(买得少的)多是穷苦人。而同样是坐车,阿妈、苦力的车费远比老爷低。买其它东西也一样。内山完造说“这是多么富于优美的人情味,奔流着温血的买卖方法呀。”
现如今也还是延续这种“看人开价”的中国式商法,只是不再看穷还是富,而是看精明还是木讷。内山完造所谓“人情味”、“温血”被“杀熟”、“欺生”等不诚信的经商行为所取代。现在网购、超市如此盛行,也是因为省却了讨价还价的麻烦,避免受被人当猪宰的受。
瘦身打卡(8)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fe940ce88f6611a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