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直接上手做真实的产品,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就算不在乎钱,但时间浪费掉以后,市场机会也有可能一去不复返。
如何用最少的人、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花费,做出一个确实能验证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验证问题)的东西。更妙的是,这种做法,通常不需要程序员参与,“没有程序员,也可以做产品”。
具体要怎么做呢?这就要依靠七种“原型”,借假修真。
“假”,是说产出物并不是真实产品;“真”,则是说它可以验证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否靠谱。
1. 土耳其机器人
一个看上去功能齐全,但实际上是人工服务的产品。
2. 酒店门童
酒店门童和土耳其机器人有点像,都是用人工服务来替代产品。
但两者的差异在于,酒店门童的人工服务会直接与用户发生交互,因此用户很清楚他接受的是贴身的人工服务。
3. 众筹
虽然没有做出产品,但做出一些图文视频材料,告诉潜在用户将要做的是什么产品。
然后让用户用各种行动来告诉你是否认可产品,比如点赞、评论、转发分享甚至众筹产品。
筹款成功了固然好,但失败了也有巨大价值,避免了把产品做出来之后才发现用户不认可。
4. 善意谎言
和众筹有点像,都是没做产品,告诉用户我们将要做什么。
但差别是,善意谎言假装已经做出了一项新产品或新服务,来试探有没有用户感兴趣。
具体点说,就是通过非正式渠道放出消息,说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了,然后看市场反馈。
如果反馈好,那就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如果反馈不好,那就可以官宣发表声明,说之前是个假消息。
5. 动物标本
做一个高保真的静态原型,看起来和真的一模一样。可以让用户“装模作样”地用一下,但并不具备真正的功能。
不过这种方法仅限于发现产品本身的设计、体验细节问题、特别是外观、形态方面。
6. 乾坤大挪移
借用竞争对手已经发布的产品,简单重新包装后装作自己的产品,来测试某些假设。
7. 低配的诱惑
开发一个功能有限的低配版本,来试探用户的反应。
这是唯一一个需要做一部分真实产品的做法,因此能够验证的假设也会更多一些。
不轻易做真实产品功能,也能避免上线容易下线难。如果下线,正在用的人会跳起来反对。
如果迫于下线的压力勉强维护,一方面有维护成本,投入产出比很低;另一方面新增功能时也必须考虑和这个鸡肋功能的兼容、协作。
完美,不是无一分可增,而是无一分可减。因此,我们在做加法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小结
要做到少量开发投入的验证,开始的“关键假设”很重要,也就是核心在于到底要验证什么。
通常,一种原型只能验证部分关键假设,所以可以为一个产品设计多个原型,或者做一个兼具上面多种特征的混合原型,来验证产品的不同假设。
但哪怕复杂的验证,综合的投入产出比也远远低于一上来就做真实的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