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第十九回是“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这一章节写孙悟空收服猪八戒后,路经浮屠山时,遇到菩萨化为乌巢禅师点化唐三藏,并传给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称,“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由此可见《心经》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存世数个译本,最流行的就是玄奘的译本,全文仅二百六十字,却将大乘佛教中最为殊胜的《金刚经》的内容浓缩其中,以“般若皆空”表现出来。
“般若。智慧也。波罗蜜。到彼岸也。多。定也。经。径也。言此经乃定心之径路也。”也就是说,《心经》能让人远离颠倒梦想,脱离苦海到达智慧的彼岸。

新中国成立后,张中行先生先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特约评审,著述以语文方面为主。但他对佛教也有研究,文革前曾写过一部五万字的《佛教与中国文学》,1980年代还写过一本《禅外说禅》。1968年,他被下放劳动,此时他已到退休年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在回忆文章里说,他去的农场经常开批斗会,每到这个时候,他就站在人群中默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以此度过了很多难熬的时光。
《心经》的核心要义就是“空”,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能认识到万物皆空,破除一切执着,那么对于人生,也就不会感到那么苦了。

张爱玲有一部短篇小说叫《心经》。张爱玲的言行在同期作家里是另类,她的小说也另类,《心经》更是格外的另类。它讲的是一个父女畸恋的故事,一段看似荒唐又百般纠结却又凄美的人伦纠葛。在道德、情感与欲念的交织下,人人心中都有本难念又固执的经。张爱玲在小说里写出了每个人物的挣扎、抉择与命运。
不以佛经的经文来看待,只是把《心经》作为一首诗来读,也会发现它非常之精彩。它的文字,洗练流畅,朗朗上口,散发着一股独特的韵律之美。因此,它流传千年为世人所喜爱,不信你也来读一读。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