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改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有很多的困惑和迷惘呢?今天,静下心来认真聆听了张玉新老师的讲座。他的名为《语文老师偏态行为的研究》,使我受益匪浅。
张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所述事例皆来源于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使我这样一个有二十五教龄的教师,在聆听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联想、反思。虽然张玉新老师所讲的很多事例来自于中学课堂,但我认为不管是中学语文教学,还是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让语文的教学更有语文味。优秀语文教师的三个维度,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教师,都应该向着这三个维度靠拢。第一个维度: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模仿教学阶段、独立教学阶段、独创教学阶段。三个阶段呈阶梯状上升态势,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向着独创教学阶段迈进。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停止学习、思考的脚步。像我这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不落窠臼,要在“独创”二字上下功夫。第二个维度:第二个维度:专业追求的技术层次:技、术、道。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我们教师经历了技、术,最终应该达到的是道。而每一个层次的抵达都要经过不断地磨砺方能实现。第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三个取向,即效果、效率、效益。对于这三个词语,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并不陌生。这三个词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提到。张老师介绍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特征:教师的行为是否明确;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是否有效;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活动是否是围绕教学的任务来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都是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能否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这些使我们一线教师都很受益。
在讲座中,对于八种语文偏态行为进行了归类。一是教学目标定位失准;二是背景资料呈现失当;三是合作学习活动虚假;四是教学媒体使用异化;五是板书处境尴尬;六是课堂提问逻辑混乱;七是作业布置难以完成或价值有限;八是试题化倾向严重。张老师提到的这八种语文教学中的偏态行为,除了第八种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中没有出现,其它七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近年来合作学习搞得风风火火的,课堂上没有合作的环节似乎就不是一堂好课,不管是需不需要合作,都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的内容没有意义。怎样的使合作更有效,看来还值得研究和探讨。还有就是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比如:缺少生成、脱离书本、限制学生的思维等,也引起我们的思考。尤其是板书,张老师的讲座强调了语文课堂必须要有板书。我会把这七种偏态行为记录在本子上,时时提醒自己要注意,避免课堂中这七种偏态行为的出现。
讲座的结尾,张老师也高屋建瓴地介绍了这些偏态行为的矫正方法。“原生态”教学观是“张玉新导师工作室"团队根据其教学风格,在广泛的课堂观察基础_上,归纳与概括出的个体性实践知识,其内涵是语文学习的返璞归真。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学要立足于方便学生学习,而不是方便教师教学。
2.教学艺术摈弃雕饰与浮躁,讲求朴实、扎实、真实。
3.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尊重自然本性,以学生现实水平为
基础,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普遍的提高。
4.课堂氛围是学生在场的,真实性参与的,没有虚饰的,诗意、灵性、
激情、浪漫、朦胧、神秘、美感的自然真实的课堂教学状态。
5.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自主、自由的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
的热情、内在的潜能,促使其主动地探究、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课堂教学魅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即使人豁然开朗、幸福快乐、欣喜若狂的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状态。
张老师的讲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说:语文老师给学生教的方法,首先老师自己要会。比如写文章的技巧,老师要自己会写文章。教学生写作文,老师要先写下水文。所以除了以上的八种语文偏态行为,我要争取做到让学生会的,自己要会。
总之,张老师今天的讲座,使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是收获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