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党·天地杂谈读书旅行·在路上
与世界共生 - 旅行,读书,思考

与世界共生 - 旅行,读书,思考

作者: 意涵E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06:57 被阅读2次

    今年的春天对我而言始于科罗拉多的山脉中。虽然山顶还是白皑皑的积雪,但是山下的世界早已是绿意盎然。我刚刚进入山区,便偶遇在路边吃草的野鹿。它们并不像在动物园里娇养的梅花鹿那般漂亮,全身土黄色的毛发和枯草同色且质地粗糙。其貌不扬的它们勇敢而潇洒,对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视而无见。我们的经过并不打扰他们悠闲地在山间漫步,享受嫩草的美味。

    在这些野鹿的眼中,我们只是这自然中的一部分,即使在我们眼中,人类主宰着这个世界。人类主宰着世界,并不止是一句空话。在短暂的人类文明中,我们创造了城市,发明了科技,改变了自然的格局,让这个世界暖了一度。

    一度,代表了什么?虽然人类发明了数字,但是我们对这一度的概念却十分模糊。气候变暖,像是那些人谣传的天方夜谭,和我们的生活相隔甚远。但是真的是这样么?北方的夏天燥热难耐,难道我们小时候北京的天气也会达到40度?森林大火一场接一场,难道这只是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我们像是温水的青蛙,接受了那些曾经的异常,今日的正常。

    世界上的事情皆有因果,我并不想牵强符合,更不想过分强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但是我对于纯粹的巧合会有些怀疑,最近刚刚读完的 The Uninhabitable Earth这本书里面说到北极的气温上升降低了东亚上空的气流压力,而那个冬天北京上空的雾霾挥之不去。如果说气候变暖带给中国的是空气污染,那么它带给非洲近赤道国家的是无法居住下去的土地。去年,世界银行的一篇报告中提到气候变化会带来1.4亿多难民。你可曾想过沦为其中的一员?当然,生活在世界强国的我们,并不用为此担心。但我们可曾想过当这世界暖了两度,暖了三度,暖了四度时,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沦为其中的一员,那个你身边还在牙牙学语的生命?

    气候变暖到底会带来什么?水位上升,曾经的繁华都市沉睡在水中;热气流席卷大地,有些土地再也不适于人类生存;农作物产量骤减,贫穷地区饥荒成灾;森林大火,减少绿色植被,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恶化气候变暖趋势。经济萧条,纷争不断。

    虽然我们都喜欢看科幻灾难片,但是没人愿意听真实数据下对现实的推理。我们所坚信的是文明一往无前的喜剧,而不是人类咎由自取的悲剧。你也许觉得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唱着消极的调子。但是五月六日联合国的环境报告,和我的悲观相比,有过之而不及。自18世纪以来,世界上85%的湿地已经消失;自上世纪以来,动植物量减少了20%;将近100万种生物濒临灭绝。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是气候变暖的始作俑者,我们也可以成为把世界从灾难中拉回的英雄。正如TheUninhabitable Earth的作者所说,放慢全球变暖的进程需要的是所有人类共同解决气候变暖问题。这是一件听起来十分容易,但做起来却极为困难的事情。我们执着于眼前的利益,各自民族的利益,在争斗中我们并不愿意抬起头去眺望远方的困难。即使远方的灾难正在步步逼近。

    各个国家齐心协力去解决人类面临的困难,跨越各自的偏见,把自己看作是世界人,这也许才是这个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放缓气候变暖,我们需要作出什么样的牺牲?畜牧业制造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我们能不能放弃牛肉和奶制品?化石油也是温室效应的一大元凶,我们是不是可以放弃石油,采用清洁能源?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开私家车,我们是不是可以减少长途旅行,我们是不是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我们是不是可以减少食物浪费?

    我们是习惯于享受的人类,这每一种牺牲都是难上加难。时间并不会停留,我们必须要在享受和牺牲中作出决定。离2050年只有31年的时间,各种数据告诉我们2050年的世界并不太美好。

    前几日读了梁文道写的几句话,大概是说写现实评论的人应该希望自己的文章失效,除非他是个自我大于志趣的人。我当然期待着,2050年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一片美好,我们的子孙过着比我们还要幸福的日子,只希望这不只是空想和无力的祈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世界共生 - 旅行,读书,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an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