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在心里藏事情,特别是小事情。比如说像以前我家豆妹,我妈有个习惯就是要给孩子把尿,询问、提醒孩子要不要尿尿。
孩子会有自己的生理需要,一般采取的方式就是用尿不湿,因为提醒会给孩子压力,会形成他的焦虑。
对于老人这个方式如果不喜欢,那就要第一次时候告诉对方,跟他讲这件事不需要提醒孩子,担心给他压力,这是他自己的生理需求,这是他自己的事情。
所以,对于小的事情你一看到就要跟老人说,及时地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如果说了一个不同的观点,对方有情绪了,那一定要去同理他,要看到他不开心。
老人帮带孩子是很不容易,很辛苦的,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实际上,我们在让老人来带孩子之前,一定是经过考量和权衡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不要请老人来了,一边老人很辛苦,又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抱怨,如果是这样的话,关系真的会不好。
你可以坦诚地去表达我们的观点,做表达就是让对方知道,对于改不改,对于结果不要有太多期待,因为改是很难的。
如果你表达后,老人没有改,你要学会调整自己来接纳。如果你表达了,有的老人心里面很难过,他会觉得“我是好心,我来帮你带孩子,你还处处挑毛病”,让他高兴起来的办法是就是要学会同理他。
同理是什么意思?就是把对方做的事情和付出看进眼中,看到对方的背后。
比如当你跟老人说“我知道你也是心疼孩子”的时候,老人就被同理到了,他会感受到你的认可。
老人内在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他知道他的行为被你看在心里了,他会舒服一些。
所以我们多说这些让老人能够被理解、被看到的话,他就舒心了。
老人舒心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是孩子。不要让老人带着对你的怨气去带孩子。
当我们跟老人观念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要多从改变环境入手,而不是去改变人。
这个注意到没有,如果我跟我的爱人有不同的时候,我会做一些事情或者工作,让我们的关系变好。变好了以后,我可能用我的方式去跟他聊聊天,让他了解我的想法。
没准他看到效果,你这么说了,我头脑上有认知,同时你做得也蛮好,孩子果真有一些改善,他逐渐就会被你影响,你们俩逐渐就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差异会越来越小,冲突就变得越来越少。
但是跟老人之间就不要试图去这么做了,比较难了,真的比较难。如果老人那里真的存在很多说了也改不了的事情,那就去调整环境,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改变人身上了,要试着去改变环境、调整时间、调整空间,去解决我们碰到的问题。
比如说有时候安排了一些课,是老人带着孩子去上,把那个时间调整一下,调整到可以去陪伴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
担心出现什么事情,就把那个事情的环境安排好,尽量让这种事情出现的几率降低。
比如孩子一出门,奶奶就给买一堆垃圾食品,父母不在家看不见,管不了,造成孩子不好吃饭等等,怎么办?
调整环境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去先买一些相对健康的、孩子爱吃的零食备着,避免把它代替掉。
又比如说家里备了很多坚果、蔬菜条,孩子很爱吃这些,事先把它准备好。奶奶每天出门的时候带上一盒水果,再带上一点稍微健康的零食,孩子有东西吃,他要的就少了,能替代一些是一些。
这就是从外界入手去改变,而不是试图把注意力放在改变人身上,这是跟老人相处的时候一些要注意的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