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
看了《乐夏》后,想到音乐梦想的3种走向

看了《乐夏》后,想到音乐梦想的3种走向

作者: 谷子锅贴_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22:47 被阅读3次

在《乐队的夏天》中,我们大致可以窥见音乐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中有一些在台前是音乐人,其实隐藏的身份有广告策划、程序员、设计师、兼职乐手......

在节目情绪的渲染下,观众可以轻易感受到坚持做音乐的沉重。假如换个场合,当某个乐手是你身边的一个同事,你可能会更轻松地看待这件事:“想不到ta还有这个技能!好酷......”

不过,在做“成为音乐创作/制作者”的决定前的确需要衡量再衡量,毕竟这不是一条普通人惯常的道路。

做音乐不赚钱已然不是什么秘密。在中国,“三成音乐收入为0,音乐人的兼职率高达70%,95%的音乐人无法仅靠音乐收益来养活自己。”

(资料来源:2018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张丰艳工作小组的《音乐人生存现况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事实上,无论产生这个念头时多么心潮涌动,当逐渐了解到今后将面临的生存压力后,大多数追梦人都会心生退意。

那坚持下来的那一群人,通常会有哪些走向呢?我们来逐一探秘。


死磕 

追梦者中有一部分人是非做音乐内容不可的,宁愿放弃一部分金钱回报,没有市场的正向反馈也要坚持专职在音乐创作/制作上。这看似是感性驱使远高于理性判断的一种表现,但谁又能说这是错的呢,部分艺术家的确可以靠这样的信条过一辈子。

他们内心的想法大概是“除了音乐,我想不到其他我想做的事。”

比如《乐夏》中的全职音乐人石璐,同时兼任着3支乐队的鼓手工作。

比如《爱乐之城》里专攻爵士乐的男主高司令。

不过在这条路上钻得很深是件有风险的事情。风险之一来自于艺术行业的投入和回报很大程度上不成正比。一个人投入的除了学习技能本身所用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还有潜在的本可以走easy path的机会成本。

另一个风险来自于内容创作本身的瓶颈。虽然在内容创作这件事里有很多乐趣点值得挖掘,但它需要的核心能力是比较纯粹的,无需创作者去考虑架构性等综合问题,所以我们发现一些包括音乐人、演员、作家、甚至媒体人在内的内容从业者,他们创作的内容一旦商业化就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当他们希望表达的东西与甲方的需求总是有较大出入时,到了生涯中后期就会逐渐感觉受限,并开始尝试往其他维度去挖掘更多可能性。不过这也许意外着放下积累多年的knowhow,去另一个陌生领域探索。


曲线救国 

既然做全职音乐人这条路的风险收益比如此不乐观,人们怎么可能不去另想办法寻找出路呢?

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归结起来就是扩展宣传渠道+斜杠身份两种。

扩展宣传渠道,指把自己的作品推向更广的受众,主动拥抱市场,宣发和运营由自己来DIY嘛。

比如与各大流媒体音乐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推荐位,或者在大v的流量歌单中引入你的音乐等等。

还可以继续把作品扩展到各个形式的流量渠道,比如短视频 - 抖音、视频 - B站、音频 - 喜马拉雅、文字 - 公众号/微博/知乎。各渠道有各自不同的玩法,这也是新媒体运营人们整天在研究的学问。

又比如诸如参与各综艺节目的录制,形式可以跳出音乐的范畴。比如参加奇葩说的臧鸿飞、万能综艺咖大张伟等。

另一种斜杠身份,是把音乐发展成为副业。甚至纯粹当成专业的爱好(不以赚钱为目的)。一开始音乐可能会是负资产,但别着急,这也许是厚积薄发前的积累阶段~

这样的例子很多,正如开头所言,音乐人做程序员、设计师、开火锅店等等......用这部分的收入支持音乐作品产出的开销。

当然也有运气&业务能力特别好的,副业做成了主业也不无可能。

但是人在几种模式之间切换需要耗费极大精力,并且需要牺牲大部分休闲时间去同时做好两件事情,别忘了,plan A做得足够好才能支持plan B(音乐)的正常运转。

而斜杠身份虽然作为一种“自留地”存在,但毕竟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亏损的,在不能得到足够正反馈,同时“赚钱的主业”可能发展地越来越好的同时,是否还有在音乐领域继续往前走的足够动力呢?也许到了某个时刻ta终将迎来这样的“灵魂拷问”。


彻底颠覆 

当你觉得第二种模式依然不能满足你不断增长的探索欲时,还有第三种选择——创业。

有的人可以终生在音乐创作上做突破,从中不断获得新的刺激和满足;可另一群人在看到整个行业的全貌后,想要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去做改变,不断思考并解决一个行业的根源痛点。这时音乐人无一例外需要对之前从来都无感的商业做研究。

但这无疑是一条更“沉重”、更艰难的道路......

准备好从头开始学习各种须要的技能,并且成为一个刀枪不入的万能超人吧。

在内容和行业本身之上,还须要在产品、设计、管理、市场、运营、技术、筹资、人事、行政、公开演讲等身份之间无缝隙切换。

这还没完,ta需要为所有人指明方向、注入想法、招募伙伴、以及深入了解项目的方方面面,不断寻找团队的盲点,而当问题出现时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冲锋陷阵解决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能会跨过大多数人都有的中年存在主义危机,不用老是在问自己:我是谁?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干什么的?我有没有留下一些自己的东西?(毕竟你已经每天都在烦恼这个了~)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音乐创造/制作者的人生都是hard mode,但这条路也给足了ta自我探索的空间,究竟如何做才能内心自洽呢,多与自己磨一磨这些问题,相信会有很多收获。也许每个阶段能给到自己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如果什么都那么确定,哪来的契机成长呢~

(以上文字由谷子锅贴原创,原载于公众号【谷子酱】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了《乐夏》后,想到音乐梦想的3种走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eu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