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DAY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文不言静不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10:03 被阅读0次

“如果”和“我可以”

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端倪,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了,我就没这么烦心了。

“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断专行………

“如果孩子肯听话……….

“如果我学历更高……….

“如果我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而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体贴………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了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力。这种“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定式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面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I: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带有一种惯性,它影响了我们对一件事的初始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外界的刺激给出回应的时候,是由内而外的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自主选择,还是由外而内的被外部环境控制了自己。

比如说工作中遇到难题,消极被动型的人会想怎么这么烦,一天到晚这么多事,积极主动的人会想,我该如何克服困难,下次如何规避。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消极被动的人则会盯着别人的缺点或者环境问题等,而积极主动的人会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举反例】

就比如有一次我们领导突然通知因为利库变更的问题,我们之前做的工作都白费了,所以人必须要加班重新利库,我当时就火了,抱怨为什么不早点通知,抱怨负责利库的人为什么不用为此负责。同事说,其实这种抱怨没什么用,工作还是要做,心情还不好,这么多次了,早该习惯了。

【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遇到问题,不是采用由内而外的方式,而是认为错在对方,那我们就容易不停的批评、指责对方,这样做不仅不会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容易激怒对方,双方陷入互相指责的冲突里。

那我们如何成为一个由内而外的积极主动型呢?

1、回顾在事件发生时,我们的语言表达,包括心理的想法,把“如果怎么样,我就能怎么样了”这样的句式列出来。

2、把“如果……我就……”改成“我可以怎么样”

3、把这些“我可以……”的内容变成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

【反例反转】

后来我们认真讨论了一下利库的相关问题,把一些大项目拆成若干小项目,保留每一次的调整结果,这样,需要重新调整最后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不用了重头开始,工作量小了很多。

【前后对比】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前后的反差,之前陷入受害者的思维角色,关注的是别人的行为,寄希望于别人会改变。把“如果”换成“我可以”后,关注了可以控制的自己,改变行动以后,相应的结果会发生一些良性的转变。

【适用边界】

把“如果”变成“我可以”,是在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有责任有能力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进行改变,而不是让我们不顾后果的往前冲。

A1:最近楼上的小孩每天早上起床开始来回跑,吵得我们不能休息,我们每天睡得晚,起的也很晚,所以总是会被吵醒,我跟老公因为解决问题的方式意见不一致,也有分歧,闹得很不愉快。反思自己,把问题都归责于别人,觉得如果他们安静就好了。把这个思考变成,我可以早一点睡,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

A2:下一周,我们就要上班了,单位的食堂可能不会提供饭菜,需要我们自备食物,我们可能会抱怨,中午吃饭的问题。

1、在这件事情中,我们认为如果单位管饭,我就能不点外卖,不用为吃饭的事情发愁了。

2、改成“我可以带一点卤面之类的饭,中午用微波炉热一下,或者买一些即食食品”。

3、提前去超市准备5天的即食食品和水果,早上早起一会儿,做一些饭带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 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ft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