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广告我们都耳熟能详,像“怕上火就喝王老吉”,“送礼只送脑白金”。
我们都知道那只是广告,不代表真理,可是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这些高频率出现的广告已经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大脑了。
等到哪天,我们吃烧烤担心上火、或者逛超市想着给长辈送什么礼物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想到那些广告,而后就有可能买那些产品。
于是广告就这样生效了。广告产生效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催眠的过程。不要以为催眠只发生在深睡一般的状态。不是的,当我们睁大眼睛的时候,甚至当我们开动大脑努力分辨的时候,我们依然可能被催眠,只是这种催眠层次比较浅而已。
不断重复的广告就属于浅层次的催眠,模式类似于“谎言说一千遍就等同于真理”。虽然我们的理智会告诉自己:那是广告,不能全信;但我们的潜意识却可能已不知不觉间接受了那些催眠指令了。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会被催眠,何况孩子呢?
我们都应该意识到,当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唠叨一些观念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给孩子催眠。如果那些观念正确自然很好,但如果错误就会影响孩子,而且这种影响是一辈子的。所以我们不能不谨慎。
下面说说家长们经常容易给孩子灌输的三大错误观念。
第一大错误观念: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翻译成英语更广为人知:No pain, no gain。这个观念可以说是主流,却是有害的。它给孩子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为了成功,你得不断地忍受痛苦。
如果你接受了这个观念,意味着你从此把追求的漫长过程全都当成了痛苦,只把成功的结果当成幸福。依照这个逻辑,整个小学时期的学习都是痛苦的,只有考到了理想的中学才算是幸福。
而后整个中学时期的学习也是痛苦的,只有考到了理想的大学才算幸福。考到大学后呢,又觉得找到理想的工作才算幸福。
以此类推我们会发现:幸福承受不了我们的期待,好不容易到手却不过如此,而且转瞬即逝。与此同时,痛苦却是无穷的,因为永远有无穷远尽的目标在前面等着我们去追求。
于是,生活变成了一场煎熬。有什么错误比这更离谱吗?给孩子灌输一个错得如此离谱的观念,危害多大可想而知!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幸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愉快的体验,否则吸毒也可以算作是幸福了。
幸福是意义和愉快体验的结合,即包括结果也包括过程。追求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坎坷艰辛,都是有意义的,因而属于幸福的一部分。
有了这种观念后,孩子就能微笑地面对各种逆境,百折不挠;同时也不会因为把期待全放在结果上而产生深深的幻灭感。
第二大错误观念:钱是非常难赚的。
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家庭,往往容易给孩子灌输这种观念。本意是希望孩子学会珍惜,不要浪费。
可孩子得到的却是一个限制性的信念,长大后很容易形成所谓的“穷人心态”:把金钱和物质利益看得过重。这样自然非常有害。
这时很多人可能就会说,既然你说钱难赚是个错误观念,那以后就告诉孩子:钱非常容易赚了?
说钱容易赚也未必是个正确的观念。为什么呢?如果你家境不好,却告诉孩子挣钱轻而易举,孩子肯定感到困惑,觉得大人心口不一。
这种看起来明显与事实不符的催眠指令往往是不起作用的。至于富裕的家庭,你不用说挣钱容易,孩子也能感觉到。如果家长有意告诉孩子这一点,反而会让孩子养成轻视金钱的观念,不懂珍惜,长大后很容易成为败家子。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最好不要随便评判钱是好赚还是难赚,只告诉孩子钱是我们的朋友就可以了。
是朋友,也就意味着深怀感情,相互平等、友好相处。因为是朋友,所以钱即不是高高在上应该被崇拜的东西,也不是下贱肮脏应该被唾弃的东西。
也因为是朋友,每花每一块钱时,我们都会感恩钱这个朋友帮助了我们,我们回报钱“朋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让每一分钱都花得物有所值。
这样一来,我们在对待钱的问题上就恰到好处,即不会吝啬小气也不会大手大脚。把钱当朋友的人应该一生都不会缺钱,因为心怀诚敬的人永远不会缺朋友。
第三大错误观念:你永远是最棒的。或者动不动就说:你真棒!很多人看到这儿可能会大惊失色。怎么可能呢?我鼓励孩子也有错吗?
前面我说了:明显与事实不符的催眠指令往往是不起作用的,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人不是神,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没有人永远是最棒的。
当我们最初这样鼓励孩子时,孩子往往很高兴,在行动上表现出积极的反馈。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根本就不是最棒,甚至很糟糕。与此同时,他们又已接受了自己是最棒的这样一个概念了。这时便难免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后便怀疑自己,甚至觉得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反而可能一钱不值。
正确的做法是:要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他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即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可以尽情去发挥,缺点则要坦然地接纳。
我发现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缺点,甚至有意替孩子掩饰,生怕孩子知道自己有缺点后变得消极自卑。也正因为这种担心,才动不动就没来由地夸孩子“你真棒”,以为这样就能给孩子改变的动力。
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我们只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告诉孩子真相就可以了。当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心智才会健康成长,而不是在自高自大和自我怀疑间徘徊不定。
这时可能有人会想:难道我们不要表扬孩子吗?当然要表扬,只是表扬不应该像“你是最棒的”这样笼统空泛,而应该尽可能地事出有因,包含具体的细节。
而且在表扬孩子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表扬他孜孜以求的态度。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画了一幅画,家长可以这样表扬他:“爸爸很喜欢你这幅画,尤其是那双红鞋子,还有那双笑眯眯的眼睛,画得真好!当然了,妈妈有可能更喜欢其他的地方。宝贝,你愿意这样努力地去画出自己喜欢的画,非常棒!”
这个表扬说到鞋子和眼睛,富有细节。因绘画属于艺术,为了避免孩子产生限制性的概念,所以说妈妈有可能喜欢其他地方。同时特意提到孩子探索绘画的态度。
表扬态度有个好处,意味着不论结果好坏,你肯努力追求就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只要你肯去追求,迟早都会有收获。这往往比表扬结果更起作用,因为结果未必总是最理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