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的核心,就是一个‘德’字。
因此开篇就说,泰伯‘三以天下让’,而‘民无得而称’。意思是说,他做了德行很高的事,却让别人感觉不到他的‘德’,方为最高的道德(可谓至德)。
曾子用‘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来形容颜回,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前面在‘公冶长’篇中学到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具体表现就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不以向看似比不上你的人请教,若非虚怀若谷、不自傲的人必定做不到这一点。
学文化、有文化都是一件好事情,但有了文化之后便觉得自己跟身边人不一样了,就如鹤立鸡群般脱颖而出了,那么就不仅仅是忘本,而是自傲、自负了。
相反,我们所有的人,往前翻三辈,有几人不是农民、工人?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如果能真心实意地向农民、工人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虚心地学习、耐心地请教,而不是自以为高高在上、瞧不起他们,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延安时期,主席的长子从苏联回国。一下飞机,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他一身苏军呢子和长筒靴装束好不威风,但主席看了心中却不是滋味。没过多久,他就严肃认真地对其说道:“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可是你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你还没有上过中国的劳动大学,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一位父亲将最优秀的儿子送到了“劳动大学”,跟陕北的贫民吴满有同吃同住同劳动,给他上了最重要的一课——以农民为师。
解放后到了北京,在周总理的安排下,1950年7月,他来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部副书记。当时,主席曾告诫到:“你也要学一门技术,做一个普通劳动者。”由此可以看到,作为一国主席、开国领袖,他不仅自己向工农学习,而且还发动自己最亲的人向工农学习,拜工农为师。
以身作范,才能带好队伍。‘有若无,实若虚’,满腹锦绣文章却好像一无所知,能认真地向泥腿子、大老粗求教,以人民为师,才敢于对外国人说自己的特长是为人民服务。
只有虚怀若谷、以民为师、问计于民,才能干出成果实效,才能获得民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