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
最近,好多朋友以及同事的孩子开始报班学习国学了。心想一个是书法,一个是国学,我肯定是不会让我的孩子去报班去学习的,学学英语,学学编程不是挺好的么。电脑,手机如此发达,书法也就陶冶下情操罢了;传统文化为什么叫国学啊,不就是四书五经什么的吗,孔孟之道了解下就可以了,还用报班去学,又不是搞科研,不理解!
对于我来说接触传统文化,应该是从朗读背诵“论语”开始吧。
小学阶段:我仅仅是知道以前语文课本中摘录中的几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课堂上面跟着朗读,背诵,模仿着电视历史剧中古人的模样,摇头晃脑的,仿佛回到古代,但是根本没明白什么道理。
到了中学阶段:开始学习文言文,再读前面那几句,明白了课本中注解的意思了,原来孔子是个这么会学习的人,怪不得他的徒弟那么多而且还那么优秀。但是后来因为上了历史课,了解了一些近代历史,了解了中国的各种屈辱历史,什么八股文,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而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很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走到那一步,都是在中国传播了两千年的“儒学”这种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所以呢不管对错儒家思想看来已经是过去时了,还是当作历史去了解就好了,我也是知道论语是谁写的,里面讲的几句我都了背下来,就可以了,浅尝辄止为好,能够应付考试就行。
解惑
最近不知什么原因,笑来的写作课中提到过“论语”,我上班途中无意中点到了喜马拉雅的论语解读,索性听听。令我颠覆的是,我原来仅仅能够背诵的那三句论语,第一句就理解错了。
宋代朱熹注解:(我小时候学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注解:学到的东西时时地温习它,复习它,那不是很快乐吗?(没感觉快乐)
下面的是现代梁文道的解读:
你学到的学问(知识)要在一定的、恰当的时机要去实践他,而你有这样恰当的时机能够实践这样的抱负,实践这样的学问出来,这样子是不是“不亦说乎”啊?那简直是太快乐了,因为这就是你的目标,你达成这样的目标,难道不快乐吗?
看了这个解释,顿时恍然大悟,却有一种被蒙蔽了好久的感觉,就像是原始人以前一直吃生肉,有一天吃到熟的肉的感觉一样,进化了。
重读
我们学习语文的时候有一道题叫阅读理解,就是带着一个问题读文章,然后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把文章读懂,读透,才能题目作对。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解读:在我认为《论语》是不可分开的,《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我们手里的书中,现在看到文句中的一圈一圈,是宋儒开始把它圈断了,后来成为一条一条的教条,这是不可以圈断的。再说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是一整篇文章。
例如:对于“学”字,是的学问意思,但是读书不等于学问,学问也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再看下面的例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说明学问的道理,并不是只读死书,而是注重现实人生中的作人处世。孔子说生活不要太奢侈,“食无求饱”,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与《乡党篇》孔子自己生活的态度、作人的标准是相通的。“居无求安”,住的地方,只要适当,能安贫乐道,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贪求过分的享受。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而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敏于事而慎于言”,包括了一切责任、一切应该做的事,要敏捷——马上做。“慎于言”,不能乱说话。“就有道而正焉”,这个“道”就是指学问、修养。那么哪里叫“有道”呢?古人的书本,书本上就是“有道”,从书本上去修正作人做事的道理,这个样子就叫作好学。可见《学而》一篇,并不是说读书就是学问,前后好几处,都是这样证明的。
这也是南怀瑾先生,联系上下文读出来的道理,文章就应该连贯起来读才能真正读懂。
感悟
实际上,孔子和他的儒学,在春秋战国那个动乱的时代,都没能拯救当时的社会。因此,在清末民初的那个时代,也是拯救不了当时的落后贫弱的。何况,还是一个早已被误读了的孔子,被异化了的儒学。
因此,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五四青年们提出的打到被异化的“孔家店”,确实并没有错。不过,在今天我们国家再一次走进了大一统的时候,儒学又将焕发它新的面貌,对时代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著名台湾学者曾仕强曾经提到过,文化战争已经打响,我们为什么宁愿花1万2万去买一个LV的包,真有那么值钱吗,我们买的是文化差异,一种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和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我们作为中国人要有信仰,要重视自己的固有文化,发扬光大,谁说我们中国没有哲学,我们的“易经”就是哲学比西方早2千多年,谁说我们是没有科学的民族,我们的诗人都是科学家。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没必要与其争辩,但是我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就说不过去了。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很有必要,传统文化教会我们怎么为人处事,怎么做一个真正有文化,有学问的人,不论古今,大道至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