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此次泛泛地读了一遍,把自己喜欢的认真地咀嚼回味了一番。还清晰地记得在高中时,语文老师让我们每节语文课轮流每个人到讲台上讲一篇论语。那时候人人一本论语,每个人都认真备课,好像自己当天就是老师,面对自己的第一次授课大多都比较紧张。那时候人人口中都有几句论语可以脱口而出,像极了古代那些文人雅士。
工作之后,我觉得自己精神上总是缺点什么,于是重新拾起论语。虽然部分道理在现代社会可能难以实行,但是还是有很多道理、智慧、方法更值得后现代的我们学习、领悟、实践。我想给大家分享几篇个人觉得有意义的。
子曰:“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先大概解释下意思,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是红色的,有 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这句话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记在脑子里,可能与我的职业有关,刚来到单位的很多新人都是雄心勃勃、朝阳似火,要好好地干出一番事业。可是没几年,就失去动力,整天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混过一天是一天。整个单位的环境是这样的,由于没有奖惩机制,没有绩效,干与不干一样拿工资,很多人都是混日子。自己自由闲余时间除了玩手机、打牌、喝酒,没有别的了。由于整体的环境是这样,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加入了混大流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己任何技能没有一点的增强。除了口里的脏话多了,身上的弊病多了,脑子里思考的东西少了。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如果能换个环境就换,不能换环境的,一定要保持心中的一点信念,可以表面随大流,内心一定要坚持自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大概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但是现在的我们更多的是想要如何立于世,一心想着买房,买车,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在追寻的路上丢失了自己。不注重精神世界的培养,如何能不惑、知天命、不逾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敬重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短短一句话包含了多少人生的大道理,比如百善孝为先,第一就说在家要孝敬父母。为人处世,行为要谨慎,说话也要谨慎。君子一定要言而有信,诚信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最后才说了学习文化。我宁愿一个人有德无才,也不愿一个人有才无德。情商高比智商高在现代社会体现地更加重要,还有一句俗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最后两个一起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意思大概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大概是君子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前几天看到很多公众号转载了一篇李尚龙老师的文章。《保持随时能离开体制的能力》,在体制中的我,深有体会,由于一个身份,一个政策,一个制度地保障。每个月拿着一样的工资,混着日子,每天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不思考,不规划未来,更不去努力提高自己。最后四句话和大家共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以约束为提前的自由,无语提醒的自觉,为他人着想的善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