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斯特曼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啤酒销售流通试验。
在这个试验中有四组学生分别代表消费者、零售商、经销商、厂家,由此形成一个简单的供应链。
试验要求:任何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交换任何商业资讯,只允许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递订单,消费者只能将订单下给零售商。
结果表明:由于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资讯的不对称以及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需求资讯在供应链内部传递时失真了。
啤酒效应暴露了供应链中信息传递中的问题。不对称的信息往往会扭曲供应链内部的需求信息,而且不同阶段对需求状况有着截然不同的估计,如果不能及时详细掌握供应链的供求状况,其结果便是导致供应链失调。
通俗地说就是由于信息传递的失控,零售商对需求乐观,遂追加订货;零售商的提高需求又大大刺激了生产商,生产商啤酒效应的行为又更大的刺激了原料供给商。
也就是说信号在逆向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断放大了,消费者的需求可能只需要10瓶,但零售商的订单使得生产商对需求盲目乐观,造成了好像需要100瓶的印象。而生产商向上游供给商的大量订货又给原料商造成好像需要1000瓶的印象。反之,当需求缩减的时候也是一样。
这就是“啤酒效应”,指信息在传递中往往会发生扭曲或偏差。
春秋时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水井,需要抽出一个人到很远的地方打水。
丁家下定决心打一眼井。井打好后丁家人见人便说:″我们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
人们口口相传,越传越走样,传到最后竟然成了:″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于是,宋国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国君听说了这事,还专门派人去问丁家。丁家人答道:″是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并非打井打到了一个人!″
你看,如果一个人说街上有只老虎,人们不信;两个人说有,人们有点相信;当三个人都说有,人们大多就相信了。这就是“三人成虎”。
啤酒效应告诉人们,对待信息必须加以辨别考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多听专家的意见,主动把握丰富又准确的信息,建立一套避免信息失真的保障制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