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家在艺术创作道路上,最需要做什么?

作者: 孤山踏歌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07:44 被阅读34次

    不论是书画还是其它艺术,艺术家都存在不断完善自我、迭代超越自我、体现审美理想的过程。因为谁都不愿意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

    那么书画家在不断努力的进程中,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呢?个人认为有三件事特别重要,第一是坚持读书,第二是刻意练习,第三是教学相长。那如果一定要抽出一个作为“最重要的”,那么应该是:坚持读书。

    书画艺术类的美学理论书、专业技法书浩如烟海,古今中外不一而足。尤其是要经典性强、格局大、前瞻性好的书籍中汲取营养。

    坚持读书能完善知识结构

    这可以理解为从横向认识审美。无论哪一门艺术,哪一种艺术家,学习的领域都是存在短板的。比如有的人擅长写行书,就可能会对感兴趣的相关书家论述,做研究,并加以实践。这当然是需要的。但如果能从宽广的视野,更历史的眼光,看待所从事的艺术,艺术家的眼光就相对不会局限,这有利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也能锻造出作品的格局。

    坚持读书能使自己的认识更深更透

    我们不妨把这样的阅读,是审美纵向的深入。像学习钻研书法,要带着问题读书学习。

    打个比方,看到白谦慎先生《傅山的世界》这本书里,谈到“四宁四毋”,说学书法要“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前面两句还好理解,但当读到“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两句的时候,有点懵圈。特别是这个“支离”,意思并不可以理解为“破碎”,如果想当然的认为支离破碎,那就错了。

    白先生专门单列一篇,专门论述“支离和丑拙”。引用大量资料印证,所谓“支离”是残缺的意思,是体现傅山对当时社会的观照,是把当时社会文化作为底色的审美活动,这样的“暗喻”其实是深沉而意味深长的,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无法理解“支离”的真正含义。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而游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庄子说的“支离”具有政治上的深刻寓意,傅山把它引申为逃避当时现实,其实是一种消极抵抗。

    古代画家石涛有一首题画诗说:

    古话如见古遗民,
    谁遣花枝照古人。
    阅历六朝惟隐逸,
    支离残腊倍精神。

    从上述诗文里可以看出,并不是只有傅山有“支离”这样的审美趣味的。事实上,当代有不少书家是写“丑书”的,也有不少人看不懂丑书,一上来就“吐口水”当喷子,这不理性,也不是审美应有的态度。

    图片截自百度百科

    坚持读书能不断更新有效迭代

    读书是自我“投资”最方便快捷,又特别有效的方式。

    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他认识到读书可以去除“尘气”,或者说“匠气”。他老人家一辈子都在努力去除书法里的“俗气”。通过读书,不但消除尘俗,还开辟书法独特气象,顺利跻身“宋四家”的行列。

    最后,还是引用三毛的一段话,结束艺术家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傅山的世界》读书笔记手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画艺术家在艺术创作道路上,最需要做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h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