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简书电影
《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了和“往事干杯”之前的故事

《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了和“往事干杯”之前的故事

作者: shimashima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2:54 被阅读101次

    看过很多这样的电影,比如说《Begin Again》、《念念》、《小森林》、《东京爱情故事》、《西雅图夜未眠》、《逆光飞翔》,剧中主角经历了生命中难以承受的伤痛,或是来自亲情或是来自爱情或是原生,之后剧情的走向无一不是和往事干杯、begin again、move on。

    这些片子是我眼中的好片子,就像初春的暖阳,说的是再寒冷的冬天总是会过去,春天总会到来。事实上很多时候也真的如此。曾经让自己彻夜难眠辗转难侧的某些事,现在再回忆起来,会觉得都是浮云一般。

    只是人性的复杂程度也许远非你我所见。经常被提及的“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也许对于并不是通用的公理,有时候它甚至只是表象的自欺欺人。

    比如说片中男主Lee的前妻,多年以后相遇在曼彻斯特,彼时她已经再嫁做人妻、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很多人眼中,她已经Move on,而Lee依然深陷泥潭。只是仔细看她和Lee的对话,会发现她并非如她所说的“不再背负这一切”,事实上她是背负着这一切在前行。

    这种“背负”,是生活常见,你所经历的一切就像“雁过留痕”,都将陪伴着你前行,只是有时候它不外显,你甚至不能察觉到它的存在,而有时它又像灌铅的腿,你时刻感受到它的存在,要拖延着它缓慢行走。

    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男主在悲剧(三个孩子因为自己的失误命丧火海)发生后,远离曼彻斯特,住在异乡的地下室,拿着最低工资干修马桶通下水道的工作,不希望和外界有多余的一句话或是新的关系,他关闭了所有的感受力,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心是空的”。

    直到影片的最后,男主面对前妻抑或是侄子的温情,他都选择了逃走,因为“I can not beat it”。这部片子人性被放大很多倍,剧情逼近某种极限,从头到尾说的不是“和往事干杯”,而是“让我和往事干杯,我真的做不到”。

    这也许就是为啥这部片子击中很多人内心的原因。当各种电影、亲朋好友打着“善意”的旗号,去劝解一个人,要忘掉过去的不快,move on, 殊不知这对于当事人来说,感受到并非是慈悲,而更像是在原有的悲伤上加了一层枷锁。

    因为这个世界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同病相怜,你没有走到对方的那个地步,就永远不能理解到他的感受。

    我有个几年前买的杯子,很丑但也无法扔,有一次和朋友随口聊到,它的丑和浮夸,真的救不了。朋友回到,不用救,接纳它。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这个杯子也许就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些痛苦的往事,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它就存在在那里,无法扔掉装作从来没有发生一样。想要从中获得真正的救赎和和解,有一步是怎么也跳不过,那就是先“接纳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现在的我,真的做不到和你和解”。那些跳过了这一步直奔向最终的和解,也许只是将它硬硬的塞在了某个角落,表象上和解,内在可能是活火山有一天可能被激活。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说出了“i can not beat it”的lee,会对自己的侄子说,我正在找个两居室,这样你来找我的时候可以有地方住,也会在船上看着侄子和他女朋友嬉戏时露出本片中“现在”这条线中唯一的一次微笑。这何尝不是他在通往“和往事干杯”的路上呢?

    这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用2个小时的光影画面,写了一个叫Lee的人,在和往事干杯之前所经历的一切,场景逼近到某种极限,但又让人觉得真实无比。

    小花絮:《海边的曼彻斯特》饰演男主Lee的卡西·阿弗莱克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该片制片人是马特达蒙,他因为要出演张艺谋的《长城》而放弃了主演该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了和“往事干杯”之前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is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