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要以理论出发为起点
首先得要知道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是什么理论在支撑着这个观点,再去往下面细细探究下去,采用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某一个问题出发,把这个理论点实际应用出来,这样的理解才会更深入。
比如对于课程设计来说,不是我们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就够了的,设计的问题需要有梯度,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基于文本而出发来看的,属于学习理解类的问题。通过skimming 和scanning这两种阅读技能来完成。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知道,那大部分就是自己在凭借一些已有的经验在做,缺乏理论指导。这两个词是学习过TKT后,才真正理解了其意义。以前都是一知半解,Scanning指的是不需要经过动脑思考的,只需要带着关键词,到文章中去找。这主要是锻炼阅读微技能。但是学生的思维品质还未得到提升。这些问题都属于封闭性问题,答案唯一。
在思维品质上,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点是从梁老师的研修文中得到的感想。从而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6663/89915bc72e8a1d50.jpg)
那么,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在掌握了文本的大意和细节后,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设计一个问题,从低到高转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quantity(数量)of the food?每个同学的观点不一样,他们就可以去评价本的购物单。有同学会觉得数量正好,有同学会觉得数量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96663/b22919f0b5a58683.jpg)
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去购买食物的时候,要合理消费,不要购买过多。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增强合理消费的观念。
文章属于人与自我的主题,子主主题属于理性消费的范畴。通过本和爸爸的对话呈现语篇内容,学习语言知识:表达需求类We need 询问物品数量How many /How much,在语言技能上,理解性技能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比如图文预测文章主题,快速阅读和扫读,表达性技能主要是在post 环节,运用所学,完成简单的口语交际任务。学习策略上,能够整理归纳所学,讲文章的信息转换成较为直观的购物清单,结构清晰。
2、善于去分析已有的语篇素材
我们总是觉得不知道如何设计高阶性问题,或者如何去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可以以研究单元的试卷或者报纸为出发点,尤其是C篇和D篇,后面的2~3道题目都是涉及到推理或判断,这需要学生去整合知识。不是单纯去文章中找,因为不会直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设计,就是在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
因为课文上的内容比较少,练习题也有限,那么我们需要自己去设计一些,一步一步转向高阶问题。
教学通识性知识和专业教学知识这两大块,首先还是要从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出发,课标内容的解读书籍先开始,如果老师自己都不读书,怎么能去教学生读书呢,这就是一个笑话。我也深入反思了自己,这半个多学期以来,没怎么做过深入阅读,大多停留在表面,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必须吸进整个知识的海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