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余映潮老师讲的《马说》一课,感觉余老师对于文言文知识的积累的是非常扎实,每个环节目的明确,层次特别清晰,学生进行了有效地充分地朗读,也进行高层次的赏析。
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准备:
1、明确课型——自读课
2、了解作者、背景、伯乐、说
课中活动:读
活动一:字词认读
1、所有同学读记课文的注释
2、读懂文中有些难的字
3、读懂有些词语的意思
4、辨析一词多义
食、能、策、以、之、而、常、真
5、读译文
这个环节基本上是扫清字词障碍,为后边分析文言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句段朗读
1、读出句中的停连,范读(才、美分开读等读长)
2、读好文中“不”的重音(不表示千里马的遭遇,食马者的糊涂,作者的愤怒)
3、读好“也”的不同情味(谴责、愤怒)
4、读好第三段的语气
每次朗读都有目标,都有指导,分阶段,分步骤,学生对于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余老师的总结是:基本上达到要求,谢谢同学们的努力。
这个评价能够关注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并给予肯定,这点我觉得是特别好的。
三、5分钟背诵
四、精段赏析
陕西第三段的表达之美,好在哪里?
可以从修辞、细节、语气、句式等方面进行赏析。
明确:
层次美:第一层运用排比手法,分别从使用不得法,喂养不足量,嘶鸣不解意三个角度表现食马者的“不知马”。
第二层给全文做结,为全文点题。
形象美:“天下无马”是文中最为形象的一笔,它可以读出鄙视,藐视,专制,高傲等各种语调,让我们想象到、体味到食马者的嘴脸。
句式美:“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两句感叹、反诘、设问,“不知名”三个字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情感美:作者运用富有情感力度的句式,巧妙用了语气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抒情,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愤激之情。
马说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这节课让我感到虽然是自读课,但是学生一直在跟着老师的步调,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没有得到发挥。
如果让我来上的话,我可能会紧扣“马说”二字,说马的什么呢?
1、马被埋没的遭遇(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观点,什么感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为什么不用“伯乐说”呢?
借千里马来表达有才之人终身不得重用的遭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也表现,希望统治者能够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