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的婴幼儿正是大脑在重量及构型,尤其是功能方面快速增长及发育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2岁前正是大脑灰质层活跃增长及功能区从形成趋向完善的时期。
由此可见0-3岁时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母乳喂养和外界刺激可促进这一时期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
我们现在由孩子的生长顺序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在婴儿刚出生的0-12个月,这是神经系统发育很重要的一年。因为大脑神经元自胎儿4~6个月起直至出生后半岁一直非常旺盛地增殖着。所以这段时期大脑发育的质量决定着大脑将来的结构和功能。
这一阶段中,母乳喂养尤其重要。因为母乳中含有促进大脑生长的脂肪,叫DHA(22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都属于omega-3脂肪酸,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DHA是形成髓磷脂的重要成分,髓磷脂是一种包裹在神经外围的绝缘外壳,起保护作用,是神经电波反应更迅速,能够更准确的到达目的地。研究表明,在那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大脑中DHA浓度最高。另外母乳中的牛磺酸也能够促进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英国科学家将将300名早产儿分成母乳喂养和非母乳喂养的两组。在出生后的四五个月内接受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到七岁和七岁半时的平均智商要比非母乳喂养的宝宝高出8.3%。不仅如此,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11项以上的研究(有的跟踪调查孩子的时间长达18年)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吃母乳的时间越长,孩子的智商优势就越明显。其中原因还有待研究,但科学家把这归功于配方奶粉中没有的激素和生长因子,以及促进神经系统结构性发展的特殊脂肪。虽然近来已有生产商,将DHA和ARA配入婴儿奶粉,然而DHA只是几百种母乳营养物质的其中一种,只有这些营养元素的共同作用才创造出人类聪明的大脑。
除了母乳喂养,这阶段中的外界刺激就是母婴接触。也就是母亲要尽量多的抱着孩子并和孩子交流。有实验表明持续的亲密母婴关系(比如说妈妈一直抱着宝宝)能使婴儿更快的分清白天与夜晚。他们相信是妈妈的陪伴,对宝宝的肾上腺素起了调节作用,从而促进宝宝形成夜睡昼醒的规律。197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妈妈和宝宝说话时,宝宝的身体动作与妈妈语气的抑扬顿挫完全一致。而在面对陌生人的声音时,宝宝就不会有这种同步。简单的说是妈妈有节奏感的动作和声音“教会”了宝宝更有节奏的动作,平衡了新生儿通常缺乏规律,不协调和无目的的倾向。另外抱着宝宝还能平衡宝宝的前庭系统。这个系统位于耳朵内部,起平衡身体的作用。例如你的身体过于向一侧倾斜,你的前庭系统就会向你发出信号,指示你应该立即向另一侧倾斜保持平衡。这个系统相当于三个木工水平尺,一个负责左右平衡,一个负责上下平衡,第三个负责前后平衡,三者合起来才能保持全身的平衡。父母抱着宝宝时,宝宝就会有这三个方向的移动,每次移动,这个系统就会产生微小的振动向身体肌肉发送神经脉冲,让它保持平衡。胎儿在子宫里时,前庭系统是非常敏感的,因为胎儿几乎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一直受到刺激,父母抱着宝宝,他就能继续享受子宫里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感。
到了幼儿期,也就是12-24个月。此时的孩子除了母乳外需要更多的外界刺激。可以让孩子多利用手去抓,摸各种东西。因为手是触觉的主要器官,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除了训练手部动作外,绘本也是必不可少的。集图像与颜色于一身的绘本,给孩子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必不可少的。教育学家康长运专门针对图画故事书阅读与想象力的发展做了研究,就图画故事书阅读中想象的特点、作用和表现等作了阐释。此外,绘本中多样的形象,丰富的情节、有趣的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体验,而体验是想象力的。
最后到了24-36个月,这时最好的外界刺激来源于父母带孩子多去户外,儿童游乐场等。以便锻炼孩子跑,跳,蹲等动作的技巧,以加强并刺激孩子的运动神经。或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帮忙做一些简单的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亲子互动,加强孩子的语言,分析,及逻辑,记忆能力。
参考资料: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郑玉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