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一年又要接近尾声。选择一个安静的下午,总结了一年来简书上的收获。
2017于我而言,是发生重大改变的一年。还记得去年元旦时写过一首诗(勉强算得上是诗):《调一把流年的琴,谱一曲岁月的歌》,那时直觉字眼美丽,韵律顺畅就可以,其实经过一年的沉淀我才知道真正的诗又是什么。诗最重要的是诗性和思想,而不是语言和韵律。
回首一年,我与简书算是有缘。在软件商店里偶然遇得,那时还不会谋篇布局,只凭着那么一点热爱就加入了这里。
最先发表的文章是我比较满意的散文作品《你正风华,我正年少》,也是以唯美字眼为主,但也并非纯粹的罗列华美词藻,也有些真情实感。现在读来,也觉得胜过之后写得某些散文。
就这样,慢慢地写,慢慢地总结。偶尔有些文章上上首页,也开心一阵子。那时的我,担心的并不是阅读量和点赞量,而是认真读者的评论。如今,成长的荼毒下,越来越注重表面的东西,也越来越想提高文章的质量,可是有时候却反其道而行之。
如今,我一直在迷惑。迷惑于如何给自己定位。说自己是一名作家,未免冠冕堂皇,也没能到达那种境界;说自己是一名诗人也并不是太准确的定位,幼稚的手法加些新增的知识,远远不够。于是,我便觉得自己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感怀而作文,作诗。
起初是散文为主,写了一篇篇关于那些风月故事的主角,但理解不够,这些文章也略显片面。觉得还可以的有两篇。一是写林逋的《你是梅花,我为白雪》,写了林逋梅妻鹤子的风雅之事,也算是有些情怀。还有一篇就是写苏曼殊的《你是大雁,我为婵娟》,苏曼殊的故事确实令我动容,写得很用心,所以觉得还可以。
写散文最为重要的是有情怀,感情对了。散文也就美了。
从那几篇散文之后,便是一首首被诗专题拒稿的诗了。写诗也得感谢一位简友,她就是写诗的,受她的影响,我开始写诗。而且这一年学习任务繁重,散文和小说也没有时间构思,就是写诗。
刚开始,很羡慕诗专题编审们,他们的诗一首首惊艳着我,模仿着他们,结果只是形式差不离,思想一落千丈。所以不断的反思,不断地提高,现在的水平比起那时也算是有了很高的进步。
但是我不满足于如今的状况,小小简书从我开始误入的桃源慢慢变成了名利场,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江湖。
且不说一些作者捕风捉影,蹭热度,写出一篇篇热点文章,没有深度的理解,不知从哪里获得一些素材加以利用,片面且没有营养。最近,我便遇得这样的情况,余光中先生逝世后,很多悼文也慢慢出现。不过有些作者为了突出自己的新意,反过来批评余光中先生。当然批评是可以的,不过他所取的例子很是片面,所以我这个看不惯哗众取宠的人便在下面评论了“并非一事定乾坤,人尚在世君不语。世人皆咏你独叹,一眼观来君独醒。可怜寒冬有热点,缘是热浪冲头昏。观者自有天平秤,无需雪上欲生火。”结果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被作者删除了评论,我也很自然地被列入了黑名单。
我内心很是不平,便着笔写下一篇小说《捕风捉影》,但是写着写着偏离了原先的立意,不过我是很满足于这篇文章。我也发现如今的文人并不像以前的文人,指名点姓地开启人身攻击,我觉得这样着实不是文人应该做的。文人应该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文字写出一篇篇令人折服的文章,摆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而并不是一味地抨击和攻击。
很庆幸,这一年有很大的进步。就现在而言,在偶然的机会里当了诗专题的编审,我自认写作水平不算太好,也愿意接受简友们的意见。我也会慢慢学习进步的。
总之,在这个或大或小的江湖里,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所关心的并不是简书的规则是什么,而是如何写好自己的文章,如何提高自己。
从今起,做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闲时读读文章,与文友交流;有灵感时写写文章,锻炼锻炼自己。
文友可以对我的文章抛砖,但是如果你以文章以外的东西对我做文章,我依旧若水,只不过此水非彼水,可能是毒水,可能是洪水,也可能变成祸水,反正不是我的标签那般简单了(奸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