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居轩美文集结地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我的2017」这一年,简书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我的2017」这一年,简书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作者: 驿路奇奇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05:19 被阅读936次
    图片来自网络

    岁末年初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焦虑,很多事情没来得及做,很多心愿有待去达成。可时间不等人,该结束的只能结束,即便不完满也终要在收束之时画上句号。

    2017马上就要过去了,我试图最后抓住点儿什么。尽管在时间的沙漏面前,攥得越紧,很可能失去的越多,但好在我并不想也不愿强求,只不过拖拉再三,还是觉得应该写下点什么。纪念也好,祭奠也罢,起码能借机叩问一下自己的心,这就够了。

    回想起来,这一年除了现实世界的工作生活,简书在我生命里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做着与之有关的事:专题管理,写文,互动,处理一些临时的突发状况。偶尔会累,但幸运的是遇到了很多可爱的人,大家都愿意坚守着一份热爱,一份初心,相互扶持着走下去。

    记得此前接受水青衣主编访谈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我对自己的定位:首先是作者,然后才是专题编辑。其时,一方面我不希望和作者们有距离感,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自己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然而,必须承认:这个兼职的身份在我心里绝非仅仅是个代号,我一直在试图找寻一个平衡点,好让自己不时的跳出来,切换角色,设身处地,爱护他人,关照自身。于是,我的2017被呈现成了这个模样:

    一份责任

    我不止一次提到过:自2016年12月12日起,有关谈写作专题的种种开始和我建立了某种联系。仓促赴任,用了大半月的时间理清头绪,因此,2016的后半月,可以当作是我奔向2017的序曲。

    审稿、社群、发掘优秀作者、选拔优秀的人才为我所用、专题稳定之后增加一些玩法活跃气氛……这些都是在其位势必谋其政,作为一个专题主编需要通盘考虑的。

    然而,最初仅有副编经验的我,那时候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只能慢慢摸索。于是,先从相对熟悉的审稿抓起,一点点向社群延伸:一面做好管理,一面从平时的互动中我物色合适的人选和我一起并肩战斗。

    以前辈范本为纲明晰审稿标准,建立并启用专题推首的精选专题,尝试做征文、做话题……终于慢慢步入了正轨,专题也有了相对固定的运作模式。

    如今,除了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动,专题周刊、月刊、专刊的输出让作者多了展示的机会,让编委们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看到团队小伙伴一个个成长为其他专题的副编、主编,或者虽然离开团队,却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我由衷地替他们高兴。

    站在作者身边,和他们一起成长,同样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给予优秀作者的文章更多的曝光机会,适时推荐优秀作者,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签约或是迈入新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身为主编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需要通过这一点体现。

    幸运的是,这一年我还有幸参与了官方特别为谈写作专题定制出版的书籍制作,选稿、约稿、写序、取书名、与作者联络……尽管并未全程投入,但每当想起这本将于明年一月上市的书籍《爱上写作:遇见更好的自己》,还是让人忍不住兴奋。

    一来,纸质书籍的出版一直是很多作者的梦想,这一次尽管是合集,还是会让他们的文章被更多人看到,而后形成一种激励。二来,这本书是情怀和方法论的结合体,一方面可以为很多初学者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也能给那些遇到阶段性瓶颈、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下去的作者打打气。

    以上诸事,道来都是寻常,也并不值得骄傲,但是如果有人问我靠什么走到了现在,凭什么继续走下去,我只能告诉你四个字:一份责任。

    两次惊喜

    说到惊喜,其实不止两次,在此只想列举印象最深的两次。

    一次是参加心理专题的《遇见幸福|一次可以朗读与听见的征文》,虽然没有获得名次,还是因为入围奖而获得了朗读和听见的机会,那一刻激动莫名。

    记得那几天和电台主持人沟通的种种,记得被通知正式上节目前的紧张与兴奋,记得录制文章选段朗读版时的纠结,记得翘首以待电话响起时刻的不安,记得终于接通电话后的逐渐放松,记得热心读者听过之后与我分享感受……一切的一切都在我心里,无需过分言说。

    还有一次,是一向不擅长写故事的我,毅然决然的参加了简书举办的“真实故事计划”第一季的活动。活动虽然以周为单位初选,我也并未奢望在那些动辄几千上万阅读量的文章中脱颖而出,但还是幸运地被故事馆的老袁选中,成了某一周的幸运作者。不仅收到了简书寄来的一本书,还看到了老袁亲笔写就的祝福语,每一个字都亲切可感。不得不说,这份礼物着实珍贵。

    这两次的惊喜都因征文而起,虽说都没能拿到好名次,却都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

    写作者,能永远保持赤子之心、不计较利害得失不容易。这一年,征文活动我参加了不少,也有一些征文获得了名次,但对我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支持活动,借此机会练习写作,检验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后因为一些特定主题,从中获得的与其他作者的良性互动,收获更多的故事和感动。

    就像年初,很多人约定一起参与“简年”日更十五天的活动,互相搀扶着走完那段路,然后各自期待那个期盼中笔记本快些寄到自己手中。笔记本一经收到写文回味的不在少数,有人看不惯,但其实晒晒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无可厚非,何况幸福感也可能因之升级,晒不是目的,通过晒可以将这份心情传递出去,何乐而不为?

    三五好友,万千感动

    “三五”同上,自然也是虚数。

    简书从单纯的写作平台,慢慢的走起了社交路线,为大家开辟了“简友圈”。不过,假如你关注了太多的人,恐怕一时间还是无法将简友圈一一看完,只好约略看过几个最为关注的人更新的文章,以及他们的关注点。

    不过,我所称的好友,一部分结识于编辑这个岗位上,还有一部分是早些时候和我建立友谊的作者,或者后来与我互动并非因着我主编身份的那部分作者。在此,我一并隐去他们的昵称,只提具体事例。

    如今的谈写作工作组成员已经扩展到21人,我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一有空就议一议专题的事,或者互相鼓励支持,再不然偶尔互相吐吐槽,总之,和谐的不得了。

    任务认领,互相提醒帮忙,专题活动讨论,文案修改,社群、专题管理……凡此种种,都是我们的讨论之列。有段时间定期开会集中处理问题,后来发现平时也可能随机讨论,何况大家都很有自觉性,便改成了不定期讨论。截止到目前,互相配合响应的速度还算及时。

    其实,与他们建立友谊并非偶然,正如前文所述,有一些是简信有过沟通慢慢熟络建立信任,还有一些是社群中的积极分子。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我亲自拉进群的,亦是私下里单独聊过的,有过感动,也会偶尔争执,但我知道那不过是插曲,大家目标是一致的,都愿意为专题、为作者做好服务。

    就像近期专题组织的新年祝福语征集活动,原本只是个话题讨论,可反响却前所未有的好。不仅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广大简友的热烈支持,活动也跟着升级成了晒书信、晒明信片等旧物,大家把自己的那些陈年往事拿来分享,也有人因此注册了简书,在这方天地认识了新朋友。在此要给策划活动的伙伴点个赞,我想:大家一定都跟我一样,在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里,在书写与爱的传递间,收获了一份美好与善意。

    时常觉得:这浮躁的年代,有这样一群人愿意跟着我不图名利,共同承担、共同规划、安心前行,除了继续创设良好的氛围,好像我什么都做不了。毕竟,任何感谢的话都是苍白的。

    而那些曾经或现在因文相交的作者们,总能让我体会到一份暖心。写信、寄明信片、赠书、甚至是一句评论,简单而纯粹,却已足够美好。记得圣诞节那天,一周多未更文的我意外收到了两位简友的祝福,一个用简信,一个在评论区,但心意都是一样的,我会记在心里。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有过交集的主编和官方工作人员。大家都是普通人,都不容易,由事看人,互相陪伴、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做简书的种子用户,一起做简书蜕变最深切体会者,我们携手并肩,一直在路上。

    好久没有体会过从天黑写到天亮的滋味了,啰啰嗦嗦说了这许多,其实归根到底就一句话:2017,虽然我没有远行,但简书给予我的已足够精彩;这一年,这里就是我的诗和远方。2018,愿美好的一直美好,愿你和我都能一直走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2017」这一年,简书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tk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