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毁颜值,痘痘可算上天字第一号,一直以来,痘痘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爱美是人的天性,为此很多人跟风买了许多“祛痘”“祛黑头”“祛粉刺”的网红产品,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明显?
那么应该怎样才能祛除脸上的痘痘呢?
其实痘痘的本质还是一种内分泌代谢失调造成的慢性毛囊性皮脂炎症。很多人都是等痘痘长出来了,然后去涂抹各种祛痘产品,却很少想过如何从内部去抑制痘痘的生长。
这就好比小区里某个死角有一堆垃圾,并且招惹很多苍蝇,很多人的做法就是把垃圾运走,再喷洒些消毒剂,就把问题解决了,第二天早晨过去一看,有人又把垃圾倒在那里了,而负责小区卫生的工作人员却没有看到,或者看到了垃圾也不动手清除。
而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痘痘更多的还是内因造成,治病必求于本,痘痘当从脏腑气血的源头上辨证论治,找到倒垃圾的人,将其改造好;督促环卫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同时再将垃圾好好清理,只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痘痘的发生。
中医将痘痘称为痤疮,又称为肺风粉刺,由肺经血热而成。中医历代都强调肺胃蕴热在痤疮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近代中医研究认为肺主表,外合皮毛,如果热邪侵犯肺经,或嗜食辛辣油腻之品,使肺经郁热,则肺卫失宣,皮毛被郁,导致颜面胸部起丘疹、红疱,或痛或痒。痤疮多具实证、热证的临床特点。
《中医外科学》认为是:素体阳热偏盛,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病;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薰,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而成。
中医治疗痤疮根据个人的症状、皮损表现的不同来具体辨证论治,临床根据常见类型分为以下几个种:
1、肺热血热型
肺经风热者,为粉刺初起,见颜面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红丘疹,多见于粉刺、丘疹型痤疮,为痤疮诸型中较轻一型。
主要表现:毛囊性红色丘疹,皮疹米粒至绿豆大小,红肿疼痛,面部瘙痒,鼻息气热;或者多易外感风热,可有咽干、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薄、苔黄,脉象浮数或弦数。
中医认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均上行于面部,由于素体胃肠有热,或暑热侵犯胃肠,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昧,使胃肠积热或湿热内蕴,积热循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上行于面部,郁聚于毛孔则发本病。
因此,清泄肺胃蕴热是治疗痤疮的基本方法。
2、脾胃湿热型
脾胃湿热者,皮肤油腻,间有结节,或伴口臭,便秘溺赤,多见于丘疹型、脓疱型痤疮。因患者多嗜食肥甘之品,致脾胃积湿生热,湿热上壅而致;
主要表现:红色丘疹、脓丘疹,常伴有脘胀不适,饮食不佳,大便正常或干燥等症;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
囊肿性痤疮、结节性痤疮、脓肿或聚合性痤疮、或恶液质性痤疮等均是炎症症状不明显,病程慢性、全身症状、脉、舌、多表现为虚证或虚中挟实证。
因此治疗应以清热祛湿为主。
3、肝胆湿热型
多见于脓疱、囊肿型、聚合型痤疮。多因素体肝经有热,加之嗜食辛辣肥甘之品,酿成肝胆湿热,上蒸于颜面而致。
主要表现:红色丘疹、脓疱、伴有口苦,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祖国医学认为,一般痤疮表现为紫红色素沉着性皮损者多为肝胆有热,气滞血瘀之证,属于肝郁血瘀型。
因此治疗因以疏肝理气、活血清热为主。
4、热毒壅盛型
多见于脓疮型、聚合型等痤疮。多因嗜食辛辣炙、或感受湿热之邪,致火毒内生,热毒上壅,熏蒸于颜面而致。
主要表现:鲜红密集,多为脓性丘疹、伴口渴饮多、咽干咽痛、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单纯丘疹脓疱性皮损者多为肺热受风,因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5、血瘀痰凝型
皮疹经久不愈,坚硬疼痛,色暗不鲜,或伴结节囊肿、瘢痕与色素沉着,舌黯红,脉滑。多见于结节型,聚合型痤疮。
主要表现:热毒痰瘀交结,气滞血瘀较甚,痤疮日久不愈,质地坚硬难消,皮损色暗发紫,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或质软有弹性。舌红或暗红,苔薄,边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综上可知,痘痘其实并不只是皮肤出现问题那么简单,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体内,所以想要彻底治疗痘痘,还需通过中医辨证,内外兼施才可。
【声明】经验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的损失、风险及纠纷,本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