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晓白
01
今天(10月29日)上午,原央视主持人李咏因病去世的消息刷屏,各自媒体账号使尽法宝,出稿、成文、推送。
有的扒拉一通人家夫妻的相识相恋过程,有的排列一遍他的事业发展历程,更有甚者,放几张微博截图,发几句感慨,收尾。
无论内容多么泛善可陈,推送后的数据,都是一片大好。
这要是叫以搞“纯文学”为己任的作家们看到,估计很不能理解数据向好的原因。
我不是作家,但我能理解,当然理解的背后,并不是认同。这涉及到价值观问题。
我理解自媒体所谓的“流量为大”铁律,每一篇推送的阅读数、点赞数精细到划入每天的KPI;也钦佩他们整合资料、素材的能力,热点新闻一出,快的半个小时,慢的三个小时,一篇稿子就能出炉,这其实是很了不起的能力。
说不认同是因为,亲人去世,本就哀伤至极,而生命的消逝,命题宏大,即便拿来“消费”,还是需要“消费”到一定深度上才行。
所幸,除了上述泛善可陈的内容,我有幸看到一篇以“爱惜身体、珍惜生命”为主题的推送,虽然它也是蹭“李咏去世”的热点,但充满人文关怀。
这篇推送的作者,人至中年,生命中应该是有某些经历与此次事件不谋而合,所以她有所触动,继而有所书写。
我认为,有所感,再发乎内心去表达,这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最起码的底线和觉悟。
当然了,这个作者在今年年初事涉“洗稿”,但有一说一,她的文笔和才华,还是属于上乘的。
02
说到世事无常、生命陨落,还有一件新闻。
10月28日上午,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坠江,据初步核实,有15人失联。
这个平常数字,在昨天之前,代表着鲜活的生命和温馨的家庭,在昨天之后,代表灰暗和死寂。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会先来?也永远不知道,明天早上醒来,双脚还能否穿上昨晚脱下的鞋子?
还是想说:珍惜。
这是一个被说烂的词,任是生花妙笔来描摹,大概也很少再激起我们内心的激荡。但我还是想说一说,给今天的自己,也给几年后的自己。
珍惜什么呢?身边的万事万物。
从前看大爷大妈、大哥大姐跳广场舞,肢体并不协调,动作并不优美,不由想起张爱玲那句扎心的话:“你年轻吗,不要紧,再过两年就老了。”,然后想着有年轻女孩子说,活到30岁就去死,因为实在受不了自己老态毕现的丑陋模样。
我想,说这话的姑娘,大概到了30,仍是欢快地东奔西走,并不会真的去死。被生活推着走也好,自己主动去追赶生活也罢,反正不会去死。
这是年龄越长越大的好处。接纳了不能接纳的,顺应了不甘的,并乐在其中。
我在这段时间是真的有点“丧”,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也深感这些年来自己浑浑噩噩,却乏力跳脱出困局。
起因是看到一篇写窦唯的文章。经由文字,我看到他从籍籍无名,到风头无两,再到黯然归隐,除了感叹世事难料、命运无常,更唏嘘人活一世作为个体的渺小。
但如果想通透了,就会明白,其实从哲学角度来说,起高楼、宴宾客,到楼塌人散,都是客观规律。
春秋几世,草木枯荣,万物都遵循兴衰之道,光阴并不允诺我们长长久久处在某个固定维度。
03
“珍惜”除了指对生活的接纳和顺应,还应该指向尽兴。
在我“丧”的时候,有文友私聊我:她的工作室开张了,他考上编制了,她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了,他开始独立主持项目了……
我觉得特别好。都无一例外地奉上“真棒,加油”来打气。
要问我“尽兴”作何解?我的回答是,尽可能去折腾和尝试,大不了,一切清零,从头再来。不会有比这更坏的结果了。
当然,这并不是鼓动你去蛮干,敢于尝试的前提是,有一定眼界、思维、格局来打底去做选择,更有“及时止损”的魄力和决断力审时度势。
但所有的经历,无论成败,都是财富。
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你不知道今天种下的因,会在哪一日结果,更不知道今天的“果”,又会在往后哪一天,替你填补饥饿的肚子。
深夜写稿卡文时,我喜欢从30楼的落地窗户朝外看,朝下看。看到的无非是灰暗的天空和偶有车辆驶过的马路,还有施工现场不灭的灯光。
这是喧闹的城市归于安静的模样,和白日里的躁动热闹大有不同。
每一扇灯光熄灭的窗户后面,是安睡的人儿忙碌了一天后的休憩,为第二天继续冲刺给身体充电;那些还亮着灯光的窗户后面,大概是一些还在继续白天忙碌的人。
生活原本是这样啊,是刀枪剑戟,是抢夺厮杀,也是不轻易言弃的忍耐,和怀抱希望的再接再厉。
04
生命原本脆弱,生活原本无常,我期待,一切如常,也一切如新。
愿逝者走好,愿生者节哀。
愿大家,懂得珍惜,尽力也用力,追赶也休憩。
_完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