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菜市场买菜。远远的就看到市场入口处有个中年妇女隔着防护窗在给市场里面的人大声的说话。
我说她是在“喊”,也不过分。因为她的情绪,语句短促,声音撕裂,听起来“气”就很大。
“......有啥好的啊,比乡下种田的女人还不如。再看看我女儿,多有气质,气色还好,不知道他是不是螳螂屎糊住眼,地沟油糊住心了.......?”
她气愤填膺的架势,一定是因为她女儿的婚姻出现了状况。女婿又在外面估计找了一个不如她女儿的女人,她在背后不平的辱骂为女儿讨公道。
老话说,闺女虽然是泼出去的水。
原来出了门的闺女,是好是歹,娘家人多不干预。
如今的娘家,啥时间都是女儿的避难所,娘家人更是女儿的后援团。
婚姻的存续,娘家人参与的热情不能少。
一日三餐管不住,必要时的声势支援还是必需的。
闺女在婆家受了委屈,只要回娘家一说,碰上不会劝合的,有兄弟的兄弟出头,有老娘的老娘出面,总的找姑娘嫁的那个男人嗦噜一顿。
其实在婚姻的天平上,被高高翘起的那方家庭如果是男方,这种待遇的享受只多不少,女方的家庭多少会带些强势的做派。
但是,婚姻天平上平衡的维系,除了男女背后的家庭,更重要的是男女两人。
我表妹,年轻貌美又懂事。
谈对象前的条件就是找个城市本地人,也就是祖辈就是城里的,不管是上班的,还是做小生意的都成。
结果是,如愿以偿。招的对象会电焊手艺,街面上有个电焊铺子。
表妹单位倒闭,就在铺子里帮忙看店。
奈何不住男的心眼多,说表妹给来店的人太热情,太亲昵,就让她在家烧饭洗衣做家务。
因为没做事,一家的经济就在男方手里握着。
平时,买个菜,零东碎西的表妹都要张嘴要,要的多了,男的就冷言碎语,说表妹大手大脚,不知道挣钱辛苦。
表妹自己要出去干活,他又一千个不愿意,说到家冷锅冷灶,人影都没一个,娶个媳妇有鸟用?
这话说的多了,就传到表婶耳朵,
背着人,表婶就劝表妹,要知道过日子,心疼人啥的。可是奈何表妹的诉苦。
每个年节,姑娘来家,给表婶买个礼物啥的,男的都不给钱。
夏天外面都三四十度的天气,表妹说买个空调,结婚被骂“败家”。结婚两年了,看着闺女一件新衣服都没添过,过得磕磕巴巴的不说,姑娘的名声也是一遍又一遍的被女婿在后面编排,什么娶个老婆不省心,结婚几年了,孩子也不生,是不是存二心?
这些本是夫妻双方应该协助找原因解决的事情,结果成了每次到岳母家诉冤的典范模本。
表妹说,夫妻双方无法沟通的压力,让她压抑至极,精神的折磨,只能让自己活的不如人。
表妹忍到尽头,不想再成婚姻将就熬的逆顺者,再无顾忌,离婚。
当年表婶是不太同意,说两口子的生活都要磨合,慢慢就好了。她这种劝,是从他们那种老式婚姻出发。但是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像那凋零的花一样,每天的无精打采,她这个认为年少的磕磕碰碰,最后的日子都是锅沿碰锅铲的,让柴米油盐混生活这口大锅里熬成了一锅粥的女人,毅然决然的站到了女儿这一方。
表妹离婚后就外出做工,重新鲜活过来。
后来听亲戚讲,再婚找的别前任好几百倍,懂事理不说,对表妹更是知冷知热。添了两个孩子,日子更是过得白糖裹上了蜜。
曾听到过,只有放手,才可能遇见更好的。
用到她身上,不假。
耳目如今婚姻的尺度,自我感觉自由无界。
邻居的同事,旅游结婚。
在旅途中,就因为两人在武汉转乘重庆,一个要坐船,一个要坐飞机,意见不合,半道就各奔东西。
红色喜庆还弥漫在新房里,就撕了婚纱照,换了红本本。
这是对处事干脆的小两口,不合就离,不拖泥带水。
是啊,谁该迁就谁呢?
我也不欠你的。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妄谈的人,有羡慕他们潇洒的,也有说草率的。
反正分的爽是够爽,只是各种滋味只有当事人明白了。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婚姻个例。
想想能和一个人携手一辈子,不管是平坦大道,还是泥泞小道,能一起一路走到底,真的是艰巨而漫长。
几百年前,莎士比亚就说过,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所以,先给爱情寻好指明灯,婚姻才会不迷路。
婚姻中的当事人,别人再怎么看,都是雾里看花,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是冷暖自知。
在这场同行的路上,谁高谁一头,谁又低谁一等,都会让婚姻失衡。
如果不能彼此包容和迁就,就更谈不起磨合。
缘分真的走到头,分手也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坎。不要给自己太多心理负担。
谁的路谁走,不为自己执迷不悟,也不为他人浪费虚度。
时光短暂,一辈子不长,遵循自己的内心,好好活,即使一个人到老,也不是孤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