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力78 | 精神环境:用阅读打造顶级的朋友圈

学习力78 | 精神环境:用阅读打造顶级的朋友圈

作者: 好奇的表哥 | 来源:发表于2023-11-24 22:46 被阅读0次

    一、阅读是你可以自己决定的成长环境

    不管现实环境怎么样,阅读都能帮我们建立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书就像一位高人,阅读就好像是和他们聊天。只要你愿意读,你就有机会加入一个顶级思想的朋友圈。这种机会在现实中很难碰到,但在精神世界里,谁都可以有。

    换个角度来看,就算一个人学习环境很好,不读书的话也学不到多少东西。但大多数人都没这样的条件和资源。那怎么办呢?读书。书籍是思想的最好载体,顶级的思想都能从书里面找到。只要选好书,就能以很低的成本学到各领域的顶级思想。这些思想都被书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简单又精炼,还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花几十块钱,就能学到这些。

    从这个角度看,读书不就是和名人、专家聊天吗?不用花大价钱,不用赶时间,还不用担心人家没耐心。只要你愿意,随时都能接触到顶级的思想。还有比这更容易的吗?这就是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是最好的提升自己的方法。

    除此之外,书籍还是生命的经历、奇妙的见闻、奇思妙想。比如读《活出生命的意义》,就能感受到纳粹集中营里的绝望与重生;读《三体》,就能进入刘慈欣创造的星体文明世界。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也能看到。文字还能穿越时空,让我们和古代的思想家交流。时空都不是问题,阅读让我们拥有这种能量。

    另外,建议年轻人多读人物传记。这样,一辈子就能体验好几辈子的精彩。几乎所有的书都是智者看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看多了之后,我们就能用他们的视角来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每个人的命运不就是各种选择的结果吗?所以阅读改变命运,就是从改变我们的认知和选择开始的。

    二、但是阅读是个技术活

    虽然谁都能拿起书读,但读书这事儿不是随便看看那么简单。事实上,阅读是个技术活,要是不掌握技巧,很容易白费力气。所以,想让自己真正喜欢阅读,就得注意下面这些方面,别走入误区。

    首先,读书前得先学会挑好书。很多刚开始读书的人喜欢找大牛要书单,这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更好的做法是,先问问自己:“我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啥?”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读的书要是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很容易就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如果读完后能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那自然就会有成就感,觉得读书真的有用,这样才会有动力继续读下去。所以,书单可以参考,但别把它当成唯一的标准。

    另外,还要挑那些阅读难度刚好在舒适区边缘的书。意思是说,读起来有点挑战,但又不至于读不懂的书。别人把一本书夸得天花乱坠,要是你觉得读着太费劲,没啥兴趣,那就别硬撑了。因为这本书跟你之间肯定有些信息是你还不了解的。硬读下去只会让你痛苦,对阅读的兴趣也会被消磨掉。所以,刚开始读的时候,兴趣、难度、需求这三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如果一本书选对了,读完后你自然会有意愿继续读下去。除此之外,还要留心一下你觉得好的书里面作者多次提到的其他书,这些通常都是你能发现更多好书的线索。

    由此可见,选书比读书本身更重要。书就像精神食粮,吃进去的东西都会表现出来。要是不分好坏随便读,那可能反而会读了不如不读。选书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那些内容肤浅再加上商业炒作的书,这样的书反而对你有害。多关注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书,这样通常不会出错。

    第二,阅读是为了改变。很多人以为一本书只要读完,读书的过程就结束了。事实上,阅读只是整个过程的开始,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实践比阅读本身更加重要(这里主要指非虚构类书籍)。很多人的阅读仅停留在表面,读的时候觉得这里好有道理、那里好有道理,读完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然后迅速转移到下一本书中,这种满足于浏览的阅读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一段时间之后再去翻这本书就好像之前没有看过一样,所有的痕迹都烟消云散了。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

    这也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阅读的深度比速度重要,阅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读得多、读得快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很可能是自我陶醉的假象。如果读书只是完成了文字扫视,但并不真正理解,那又有什么效率可言呢?如果阅读只是知道了那些道理,而自己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改变,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读书慢不要紧,即使一个月只能读完1本书,但能读通、读透,产生巨大的改变,那也比3天读1本书,记住的没多少不知要强多少倍。只要紧紧盯住“改变”这个根本目标,很多阅读障碍就会立即消失。比如我们根本不用在意自己读后记住多少内容,即使整本书都记不起来了也没关系,只要有一个点、一句话触动了自己,并让自己发生了积极的改变,这本书就没有白读。只是很多人会天然地认为,好的阅读应该把书中所有的知识全盘记住、全盘吸收,否则就是低效的、失败的。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期望,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就是,你现在去回想那些读过的书籍,会发现绝大多数内容你已经记不起来了,哪怕是学校里的教材,几年前很熟悉的内容,你现在也想不起多少了。所以,我推荐的阅读方法是先通读一本书,读完后将它放在一边“凉”上几天,等大脑“冷却”后,再合上书问自己“现在还能想起什么”。此时还能想起的知识一定是真正触动你的内容。我们只需把这些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关联、实践,就可以让自己发生高效的改变。因此,面对海量的知识,你根本不需要焦虑,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可以气定神闲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看着有些人极其焦虑地追求速读、刷阅读量,却收集了一大堆和自己的实际需求没有太大关联的知识。如果你能意识到这些,说明你基本上已经跳出这个误区了。

    第三,高阶读书法。对于阅读来说,跳出误区也只是刚好回到平地,如果还想继续进阶,我想下面这两个建议非常值得你关注。第一个是要特别注意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关联。如果一个知识点让你想起了其他知识,引发了关联,一定要留意,并把它记下来。知识产生关联说明你的知识网络正在形成或加固,这么做还可能创造新知识,这正是学习的核心方法之一。第二个是读写不分家。如果你在阅读后还能把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甚至将它们教授给他人,那这个知识将在你脑中变得非常牢固。四、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以上读书方法适合阅读非虚构类或自我提升类书籍,但书海无涯,如果我们用一种方法和态度对待所有书籍,那么一定有人会产生这样的困惑:“读自我提升类书籍确实很有用,可是读小说、诗歌、散文一类的书就没用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读的书大致可以分为“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两类。像小说、诗歌、散文这类书通常属于“无用之书”,但无用不代表没用,相反,它们有大用。比如,它们可以让人更好地完善自我、理解生命、提升气质、提高审美,甚至创造更美的事物……这些力量是无形的,一旦滋养了人,那这个人在人群中就很容易脱颖而出并感染他人。只是这种力量需要在一定的场景下才能发挥作用。比如,学生时代,人们普遍喜欢读“无用之书”,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人没有生活压力,可以专注于精神世界;一旦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进入职场,就需要“有用之书”来为自己提供力量支撑。毕竟在一个人学习或生活压力非常大的时候,读“无用之书”无法帮助自己快速解决问题或产出价值,但等生活富足了、有闲了,再坐下来读读“无用之书”,一定会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力78 | 精神环境:用阅读打造顶级的朋友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xg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