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把气的作用归纳为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四大方面,可见气对于人体之重要。
我们的身体可以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可以有效地抵御外邪的入侵,都有赖于一种很重要的气,叫作“卫气”。
“卫气”者,顾名思义,即气之具有保卫作用的部分。
卫气是人体一身的卫士,当人体参加剧烈活动,体内温度升高时,卫气就会把汗孔打开,让体内多余的热量,随着汗液的排出而释放。当外界有邪气想要入侵人体时,卫气就会把汗孔关闭,不给邪气以可乘之机;对那些已经进入体内的病邪,卫气还会与之发生激烈的交战,来保护人体的健康。
“卫气为百病母”
一、百病之先,卫阳必虚
在外,卫气分布于体表,是机体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卫气的亏虚是外邪侵入机体,产生多种外感疾病的先决条件之一。也就是说,没有卫阳的首先虚损,外感诸病则不能产生。
在内,卫气分布于五脏六腑,是脏腑自身保护的内在依据。卫气在脏腑组织中,具有支持脏腑功能的重要作用。因此,脏腑组织是否受邪,亦取决于卫阳的正常与否。若卫阳功能正常,则自身保护能力强健,邪不能害。反之,在脏腑组织之卫阳虚损的情况下,肌表之卫阳失去正常的调节,邪气才能侵及体表,进而传入内脏。
二、百病之初,卫阳受邪
《素问·皮部论》说:“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而皮毛之处,卫阳主之,所以,百病之初,邪气居表,首先伤及卫阳。尽管六淫之邪属性不同,但无不如此。若日久不愈,则可内传脏腑,变病百出。
《内经》所述及的咳嗽、痹证、疟疾、泻泄、头痛、疮疡、痈肿及某些内脏功能失调等,均是。
可见,卫阳病变是其它多种疾病的先导,它孕育着无数新的病理变化。
三、卫气逆乱,内生百病
卫气有着正常的运行规律,“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遍及全身。生命不息,循环不止。一旦运行受阻或规律紊乱,则可内生百病。
❥《灵枢·卫气失常篇》说:“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
❥《大惑论》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目不瞑”,“卫气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
❥《胀论 》说:“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
❥《刺节真邪篇》说:“卫气不行,则为不仁”等等。
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不仁”等,是责之于卫气运行受阻。而“目不瞑”/“卒然多卧”/“脉胀”/“肤胀”则是卫气循行规律的紊乱所致。证虽繁杂,病机则一,都与卫气运行失常有关。
卫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营气相互转化,相互出入, “分之则二,合之则一”(《类经》)。若卫气功能失常,营气亦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五脏六腑则失其营养,故百病丛生。如:
❥ 累于肺:可出现咳嗽、气喘、自汗、短气;
❥ 累于心:可出现心慌、心悸、脉结代;
❥ 累于肠 :则“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发为“肠覃”(《灵枢·水胀篇》);或 “ 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留之,合而为肠溜”(“刺节真邪篇”)。
另一方面,脏腑的病变亦常首先表现为卫气的失常。如:
❥ 肺气虚:卫失其主,常表现为卫阳不固;
❥ 心气虚:则表现为营卫运行不畅;
❥ 脾气虚:则营卫化生无源等等。
此外,卫气具有温煦脏腑,调节体温的重要作用,所以能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若有偏胜偏衰,即可导致发病。如:
❥ 喻嘉言说:“卫偏胜则身热,热则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汗不出,齿干烦冤”,“卫偏衰则身寒。”
❥ 周学海说:“卫气者,热气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温 ,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虚则病寒,实则病热。”
血液就需要循行于血管中,汗液就需要固守在肌表下,精液就需要固摄在肾脏中。而保证上述有形物质各司其位的关键,就是气。
❥有气,人体才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
❥有气,人体才会保持温暖的体温;
❥有气,人体才可以保卫自己不受病邪的侵袭;
❥有气,人体才守护住津液、血液、精液等精微物质不致任意流失。
那么当气不足时,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就缺乏,很容易出现血瘀的情况。
我们仔细观察老年人的舌头,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小的瘀点在,口唇的颜色也比较暗,这些就是体内有瘀血的表现。这种瘀血,很大程度上,与人上年纪后,气的推动作用减弱有关。反过来,如果体内的血量不够,那么气失去安身的住处,就会很容易消散掉,从而出现气血两虚的局面。也就是说,气虚者,血未必虚;但血虚者,常伴有气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