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父亲的话一直很少,而且每次说话的声音很小,用母亲的玩笑话说:“你爸每次都像在肚子里说话,不认真听都听不清楚”。每次听到这话父亲并不反驳,还是继续保持原样。有时候母亲听不清,想要再问一遍,父亲便不再说了,母亲也只能意会。
但父亲对外人不是这样,每次有人找他帮忙,他细语嘀咕几句,对方听不清楚,他就突然加倍音量再说一遍。等对方明白他的意思后,他的音量又回归平常,只是每次就那么几句关键信息,没一句废话。
父亲的沉默少言也让我跟弟弟都很怕他,小时候几乎不会主动跟他说话,他也很少找我们谈话,但凡说话,多半因为我们犯错了,说几句严厉的话警示我们。成年之后这种情况虽然有改善,但是我跟父亲的对话依然很少。
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是严厉,长大后对他更多的是敬重,因为一个言语少的人,他把所有的热情都浸入在行动里。
父亲很能干,好像没什么不会的。他年轻时在建筑单位上班,做过施工员,进过炊事班。下岗后学习修摩托,开了维修店,而他能修的东西远不止摩托。
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他都能修好。有时候家里的一些家电坏了,他也能拆开修一修,最厉害的是家里翻新房子,粉墙,吊顶,贴瓷砖,接电线,排水管这些他通通都会。
家里自建房的图纸是父亲自己画的,当时农村施工的师傅没见过这种样式,认为父亲图纸中的楼梯楼道太窄,转弯角度大,可能到最上面衔接不上。可是父亲坚持自己的设计,到最后按图纸施工完成,施工师傅对父亲刮目相看,说他是个牛人,不仅脾气倔,能力还强。
此后接连不断的有人来我家看房子,看过都说父亲设计的巧妙,楼梯设计的隐蔽且节省空间,很厉害。
父亲为此很自豪,他把自己的小家经营的井井有条,家里每一寸都被他抚摸过。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脏活累活都是他,方寸之地成了他的舞台。
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也很特别,上学时期给我买过很多台灯,虽然每次都被母亲吐槽质量太差,可是他依然乐此不疲。高三那段时间学习紧张,鲜少下厨的父亲会给我做好多好吃的,送到学校。
成年后父亲也总是在一些特别时刻成为我的慰藉。每当母亲说我不考研不考公的时候,父亲总是说人各有志,每样工作都要有人做。就是这些简单的话给过我很多力量,某种程度上我继承了他朴实的生活态度。
用力经营自己的生活,在平凡的日子里探索,即使是琐碎的日常也有发光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