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就是时间。无论你如何挽留,它都不会多为你驻足一分一秒,甚至在你毫无察觉的瞬间偷偷溜走。
日子一点点地过去,我们也在慢慢变老。一转眼,就是一生。
有人说,人生如梦,刹那芳华。
生不过是一场有聚有散的酒席,死不过是那散场之后的长眠。
其间我们经历了什么、留下了什么,都将化作一张张纸,叠成生命的厚度,书写人生的故事——生命的价值不于长短,而在于内容。
生亦生,死亦死,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可见,生与死之间悄然流逝的时间——生命,便显得弥足珍贵。
对此,著名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写道:“人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而更无法面对的是有一日,青春,就这样消逝过去。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到底活了多久,而在于你有没有一些活得痛快的瞬间。
那么,如何才能活得痛快?
活得痛快,就是不甘平庸,永远充满朝气和活力,有理想,有追求,有个性,有担当。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笑容永远挂在脸上,心怀希望,每天都保持最好状态,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前行。
活得痛快,就是无所畏惧。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从不优柔寡断断、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能闯的时候就肆意去闯,能做的时候就放开手做,做自已想做的事情,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
活得痛快,就是敢爱敢恨。面对感情,开始了就全力以赴,结束了就坦然面对,错了就从头再来。面对爱与不爱,都要坦坦荡荡,拿得起放得下,勇敢又自信,不将就,不委屈,没有愧疚,也不会遗憾。
……
“社会和学校不一样,没有人会拿你当孩子般宠着,甚至会有人利用你、伤害你,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单位人多嘴杂,关系复杂,不好相处,一定要小心点。”自毕业后,父母就一直如此叮嘱张嘉。
上班第一天,张嘉满脑子都在重复这些话,因为害怕被利用、被伤害,她在公司处处小心翼翼,提伤他人,和所有同事都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张嘉身上的青涩味道还未褪去,就披上了成熟世故的外衣,掩盖所有的迷茫与不解,伪装成一个历经世事的人。虽然这样的张嘉在哪里都比较安全,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总是觉得迷茫不已,开始怀疑生活、怀疑世界:是不是真的再难以找寻到一片净土?是不是人心如此复杂,难以揣摩?
张嘉还清楚地记得,大学毕业典礼那天,校长对着满怀期待的莘莘学子发表了一番恳切的致辞。现在想来,那番致辞其实更像是一个语重心长的忠告:“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痛快而活,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张嘉决定,痛快地生活,哪怕会头破血流。
接下来,张嘉不再假装成熟,而是率性而活。比如,她不接受单位的工作调动,给咄咄逼人的老板来了一个下马威,宁肯走人也不妥协;当客户冤枉她的时候,她没有委曲求全,而是直接指出对方的不对;冒着被利用的危险,她出于好心帮助一位犯错的同事……张嘉笑过、哭过、闹过,却也深刻地体验到生活的各种滋味。
再后来,张嘉遇到了爱情难题,一个是潇洒浪漫的时尚男人,一个是体贴温厚的老实男人。妈妈说,过日子就该选后者,轰轰烈烈终有一天会平淡,柴米油盐的琐碎才是生活。但张嘉再次违背母亲的意愿,选择了前者。她认为,爱情不应该过于平淡,轰轰烈烈爱一场才无悔。
与时尚男人相处了数月后,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果然如妈妈预料的那般结束了,干净利落。对方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也很自我。在许多重要的问题上,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无法达成一致,而张嘉也懂得了自己曾经仰慕的这类人,只适合做朋友、导师,不适合做爱人。
“为什么你总是这么不听话?”父母痛心地问。
张嘉笑着回答道:“什么都看透了、看淡了,还如何享受过程?现在的我正值青春,与其急着练就“成熟”与“沧桑”,不如痛快地生活、恋爱。经历了、没有遗憾,即使受伤也是心甘情愿。所以,我并不忧伤,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成长,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我们总是怕自己不成熟、会受伤。其实不成熟不可怕,会受伤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敢痛快去活,委屈了自己,扭曲了个性。要么成了白天带着假面、不敢袒露真实自己的傀儡;要么在别人所指的路上前行。走着走着却频频回顾,想尝试那条自已想走却未曾走过的路,满心遗憾。
人生没有彩排,只有一次,如此虚度,实在可惜。
周国平先生说过:“一个人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过,不管善不善终,都算得上幸福了。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痛快淋漓的生活,谁都可以拥有。”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希望回顾一生,你会因自己真切地活过而坦然,淡定从容地过好余生,微笑面对生命的流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