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财商教育是在《富爸爸 穷爸爸》一书中,书中讲述了作者有两个爸爸,富爸爸再忙每天都会抽空和孩子在一起,教育孩子认识金钱,开启孩子们学习财商的模式。穷爸爸每天都忙于加班,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孩子,但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认真读书,考上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
沙拉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讲述的观念和“富爸爸”的观念很接近,财商教育从娃娃抓起。
十年的以色列生活,沙拉深刻体会到很多家族的财富都是世代相传,而让他们能世代相传的不是金钱,而是财商教育,也就是说犹太人的财商能力培养从娃娃开始。
一、财商不仅是财富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
沙拉在书中谈到一种现象,很多中国家长担心孩子乱花钱,会“剥夺”孩子们掌控钱的机会。比如买什么东西,基本都是向父母伸手要钱;孩子们的压岁钱,家长也会说我帮你保管。
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就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子女,基本很少谈钱。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孩子还小,所以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存起来,等以后长大工作了再交给孩子。
而犹太家长认为这样做是有弊端的,孩子们会因此养成一种习惯,需要钱就向父母伸手,一有钱就花光,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
因此犹太家长鼓励孩子们通过适当的劳动换取一定的零花钱作为日常的开销。并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首先进行消费,引导孩子们把手中的零花钱用得恰当。
家长会在每周末检查孩子们的账本,对于消费合理而且能有节制的开销,父母会给予一定的奖励。渐渐的孩子们对理财观有了认识,而且对自己手中的零花钱也有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不再只是会伸手要钱的孩子。
比起替孩子管钱的方式,犹太家长对孩子的日常理财教育更贴近生活,不仅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观,还能建立正确的理财观。
前段时间网络爆出“裸贷”事件,再一次暴露出一些大学生不合理的超前消费观。一些女孩子为了得到新的手机或者其他物质上的满足,轻易就去办信用卡,还不了贷款就办多几张,以“贷”养”贷”。没想到要付的利息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得已铤而走险,最后“裸贷”事件曝光,有些学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甚至年轻的生命。
从一个孩子如何花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教育观念,因此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财商教育。良好的财商教育能让孩子在成年后,不会轻易走入迷途,不会见钱眼开,不会为了一己私欲做出无法挽回的决定。
因此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将来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获得财富是一种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人品教育和肩负的责任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财商教育不仅面对孩子,更是对家长能力的考验和提升。
沙拉在书里说到,我不是富豪,我的财商也不够高,但是,耳濡目染了以色列家庭的财商教育后,决定和孩子一起努力。
这是一位热衷学习的母亲,她积极的心态影响着孩子们,她的行动力也感染着孩子们。
犹太孩子学习财商的几点栽培法值得借鉴:
1、掌握能力。
就从如何花零用钱开始,参考洛克菲勒对孙子约翰的几条处理细则:
约翰零用钱开始标准为每周1美元50美分。
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核对账目纪录较好,下周零花钱可以上浮10美分。
至少20%将用于储蓄。
未经父母同意,不可以购买较贵的商品。
孩子十岁后,可以和孩子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并存入一笔钱,引导孩子学习明智、科学的用钱,而非机械、盲目地“理财”。
家长及时指导,和孩子一起制定短期储蓄和消费目标。
2、学习财富知识。
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财商的过程中,逐渐教会孩子去银行开户、存钱、取钱,还可以带领孩子交水电费,教会孩子生活中一些基本的常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有意识的进行简单的投资项目,在孩子操作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赚钱意识。
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理财账目中,引导孩子从中了解一个家的开支,懂得开源节流,懂得合理花费的意义。
培养孩子财商教育,是对家长的一项挑战。《富爸爸 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说道,富爸爸在孩子八九岁就开始了这项教育工作,一直到孩子成年。虽然财商教育是面对孩子,却是在考验家长的各方面能力,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不能一面要求孩子合理花费,自己却大手大脚,月月光。
三、孩子每周都会多一门功课,财商课。
看孩子学校的课程是没有财商课的,也就是说,家长有责任教导孩子这门功课。
如何教育孩子?
可以从沙拉的书里获得一些启发,进行有偿生活机制课程。
首先培养孩子的家务能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进行有偿课程。
比如辉辉文笔非常好,他从小有一个梦想成为作家。于是沙拉就引导辉辉投稿报刊。辉辉的文笔真诚质朴,受到专栏编辑的青睐,给辉辉开设了一个专栏,每周交稿两篇,于是辉辉每月就获得了一定的稿酬。
当我开始“有质量的亲子陪伴”,就希望为孩子们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欢迎孩子们多写,多发稿,在将来有一天也可以去投稿,不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财商教育是非常考家长的远见、格局、视野,并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进行实战规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