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近陀思妥耶夫斯基

走近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 鹿龄 | 来源:发表于2024-06-12 22:00 被阅读0次

年岁渐老和历经沧桑的一大好处,就是当一部严肃、厚重、略显晦涩的书摆在我面前时,我终于能尝试着读一读了。

几年前就计划认真读一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每次都读不了三分之一就放弃了。

首先,陀翁自己必须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为角色取的名字太长;一开始出场的人物大多很不讨喜——太神经质,太怯懦,太刚烈,太自私,太无私,太穷,太暴虐,等等;主题基本也很沉重,天空总是那么晦暗,雨雪总伴随着离别和落魄,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强烈到不忍直视……

当然,最主要原因还在我自己身上。我把阅读当作消遣,习惯于用浪漫的桥段、明快的节奏、励志的主题、俏皮的对话、肤浅的感动来点缀我枯燥庸常的业余时光。书籍是我借以躲避现实的桃花源。而陀翁的作品,是镜子,是手术刀,是砍向冰封内心的利斧,是我年轻时不肯承认、年老时不得不认领的真实自我。

截至今天,陀翁的全部作品我只读完了三本——《白痴》《穷人》和《地下室手记》。

很遗憾,如果我对陀翁及俄国文学有足够的了解,我也可以用很大的篇幅讲述陀翁一生的际遇如何影响了他的创作,或者就陀翁有多精于发掘人性的深度、对俄国民众生活状况尤其是精神面貌方面有多么深刻的洞察力侃侃而谈,又或者,因为读懂了陀翁笔下悲剧的含义,理解了那些苦命但高尚的灵魂以何种方式与上帝对话从而获得了宁静,然后我也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朋友们,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吧,他的小说有净化心灵的力量……

是的,我做不到这些。就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此刻,如果不是借助网友的书评和其他学者、作家的解读,我甚至不能说前面提到的那三本书,我已经全看懂了。

不过,乐观一点吧,认识到局限也算一种进步。

今天,我在《地下室手记》里遇到的那个无名氏,在他梦呓般癫狂的独白里,何尝没有看到自己的身影?

他一生无法摆脱的身份的焦虑,他渴望融入群体又轻视虚假社交的矛盾,他那被强烈的自卑所滋养的病态的骄傲,他对爱的渴望与畏惧,对平等和尊严的执念……他之所以没有名字,因为他的创作者知道,他的名字就是每一个坐困愁城的你我他啊。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块自留地,孤独、寂寞、无法言说的渴望、想忘又忘不掉的伤痛如荆棘般野蛮生长。

我们在院子里种玫瑰,把彩虹挂在天上,让希望的微笑停驻在皱纹纵横的脸上,我们告诉世界,我很快乐,很幸福。

只是偶尔啊,也会有个声音在耳边低声地呢喃:没关系啊,朋友,放过自己吧,做地下室人并不可耻,毕竟,谁的心底没有一处隐蔽的地下室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dn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