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问题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之一,它描述了我们怎样解释人们的行为。
我们总是试图将某个人的行为或者某个结果,归因于性格(内因)或情境(外因)。
我们无休止的分析和讨论事情为什么发生,特别是当我们经历一些消极事件或者预期之外的事件的时候。
归因理论的研究者发现,人们在归因时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这种个体在归因时低估情境因素作用的倾向,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就像当我们看一个演员出演正面或反面角色时,尽管我们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但我们却很容易固执的认为这就是那个人本质的真实反映。
人们习惯性的将自己的失误归因于环境,而将别人的失误归因于他们的内部秉性。
改变他人 vs 改变环境
想要改变他人,是人们表达对环境不适的正常反应。
然而,对每个人来说,本身也是自己所处环境的一部分。
因此,想要改变他人,也是人们缺乏行动力,没办法行动起来的正常反应。
不幸的是,试图改变他人,其实就是互相伤害。
有意无意的想改变对方,是矛盾的根源。
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况且别人也不认为自己需要作出改变。
所以,如果对环境感到不适的时候,应该着手从自己做起,做好想让别人去做的事情。
一旦行动起来,自身所处的局部环境就自然发生了改变。
局部环境改变了,才有可能通过环境影响他人。
从抱怨到合作
不是别人没有把事情做好,而是我们这些人都没有把事情做好。
在软件开发中,人们经常为了完成更多的功能,不得已而降低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用性,其表现形式就是代码缺少注释和文档。
那么应该由谁来完成这些注释和文档的编写工作呢?很显然代码的作者很难逃避这个责任,但我想说这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相反,整个团队应该共同担负这个责任。
因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交付了软件产品。我们经常对别人能做而未做,自己也能做却不想做的事情,进行抱怨。
避免抱怨的最好方法就是,行动起来,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与团队成员紧密的合作。
只有在竞争中才纠结谁对谁错,合作的时候,只看共同的表现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