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以课程思想超越两套大纲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以课程思想超越两套大纲

作者: 阳光思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7-30 21:41 被阅读0次

    许多教师的日常教学,本质上是在教教材。

    这也是教材!

    两套大纲的思想,是对教材的超越。这种超越,在知识中心时代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现在看来,毕竟只是对以往那套机械教学系统的弥补。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两套大纲的知识中心主义倾向特别明显。

    和两套大纲把知识理解为静态的外在信息谱系不同,在新的课程思想中,知识既应该视为一个动词,意味着学生去探索、穿越、把握的过程,又应该视为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完善的经验结构,它意味着自身就是用原有的经验结构不断的去探索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课程中,穿越、旅程、编织、汇聚、对话、不断的重新建构、自组织,这些带有人类运动性质的词语,将不仅仅成为隐喻,而是教学的事实。

    在课程思想中,那套人为梳理的知识谱系,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理科中,它甚至确实就可以是穿越的蓝图)但是,现在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师生共同穿越的事实——不是聚焦于学生或教师,而是那具体的旅程。在这样的旅程中,教师,学生,或知识,谁都不能宣布自己是唯一中心,因为只要确定任何一个事物为中心而忽视其余,就会导致它自身的贫乏。

    在课程思想中,关键知识和具体教学总是不能等值的:教学总是比任何一个具体的知识要大的多。但这恰恰不是浪费,而是一种整合:把两套大纲整合在一起,把知识的背景和焦点整合在一起,把现象、问题和知识(作为问题的解决或现象的本质)整合在一起……这一切成为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一个生命经验的整体,在这里,你几乎分辨不出谁是中心,哪个是大纲,哪个是可以抛弃的材料。

    在一个全班学生排演莎士比亚戏剧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在这里什么是背景?什么是知识?

    在一个全班学生穿越的“农历的天空下”的古诗词课程中,学生们只是背诵了一些古诗吗?在这里究竟什么是所谓的学习重点?在这里究竟什么是所谓的主体?是那些伟大的诗歌还是学生?

    我们将会发现任何一种回答都是浅薄的。而拒不承认其复杂性,硬要从中抽取其中一点作为论述的重点,宣布其余因素为配角的做法,固然迎合了理论者的理论需要,以及一些听众的心理安全需要,但事实上这都是无关痛痒的谬论,更是扼杀课程生命力的粗暴行为。

    居于关注核心的,是儿童在课程(穿越过程)中的生命丰富性和经验的具体增长。课程将成为儿童与世界展开游戏、对话的历史,而不是按照一个谱系吸取知识的过程。

    在新教育儿童课程中,在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某些课程中,在华德福教育的自由穿梭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是如何被师生们共同构建起来的。没有任何铁的规定——在课程展开之前,但是每一次课程穿越之后,我们总是惊奇的发现我们不仅得到了那些据说要重点学习的知识,而且事实上我们得到的远胜于此,我们发现这些知识并不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以及最重要的。

    课程关注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它所关心的,是这个生命最大可能出现的丰富与卓越,而那些知识,将是作为这个生命获得成长的必要道路而存在、出现的。

    我们可以把这些讨论归纳为:

    用两套教学大纲超越教材;

    用课程思想超越两套大纲;

    用儿童课程丰富学科课程;

    ……

    后面几条看起来太过理想,我们不妨老老实实的从“用两套教学大纲超越教材”开始,为明天的再度超越做好准备。

    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卓越课程的开发者,这一天无论美好或者残酷,它终将到来,但它将只属于那些已经准备好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以课程思想超越两套大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io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