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这两本书读完已经过了几日,可惜近日心情不平,多有浮躁,免去了一些该有的工作后才知道自己最看重些什么,于是重新出发来写,算是继续了自己的这点事业,聊以慰藉。 三本书各有千秋,但是既然是一个类型的我便就一起写了,做个比较,大多书这类书不便于多写读后感,历史明智,而智慧只能自己体会。言尽于此,说正事。 总的来说,吕思勉先生的两本书更加偏重于总结类事实,全文旁征博引,尤其是《中国通史》上半部分,一个没有一定历史素养的人读过之后一定会满头雾水,那里面夹杂太弱历史典故,又一股脑地堆积在上面,好是好,可惜贪多嚼不烂,本人作为反面叫可谓是摔了一个大跟头,看不懂,就是如此。要是有一定基础的人来看,我相信这本书会是一本特别不错的书,只是可惜本人不够,叹气一口,待到有日读到有些底子再来读本书,相信自己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至于《极简中国史》也有一样的问题,而当下的人大多数(很多吧,也许不多,只是一个概述,不必在乎词语)对于历史不算是了解,那么怎么办呢?先得读一些基础的历史材料,比如说你手头上的历史书,看两遍总比不看的好。若是没有这本书怎么办?今天我看到傅乐成先生的书后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相对于吕思勉先生所叙述的大量史实集合的道理,这本《中国通史》无异于要平易近人很多。相信对我这阵历史小白来说可以看得清楚,那么对于大家也是不错的。 具体实例不多赘述,各位自行体会。 最后说一下自己对于怎么看历史的想法。 历史有迹可循,但是也要按照逻辑来读。 一般来说,先是摸清楚骨架,然后再具体梳理肌肉,放在事实中就是——先明白历史上有那几个年代,每个年代有多少个朝代,每个朝代有几个政权格局,每个朝代经历了多少年。 骨架整理清楚,然后是每个朝代有几个皇帝,每个皇帝做了什么,接着是每个皇帝在任期间,有那些大臣,有哪些名人(不拘泥于地位)、谋士、方士、奇人等,这才是基本上摸清的脉络。 下一步才是知道他们做了什么,由此从浅到深,从内而外,一路往过推理,才能够将整个历史理解清楚。 当然,也不要想着看一遍就记住了(当然如果你能够做到是好的,本人做不到是事实),我们读历史,记住史实是次要的,因为你需要用的时候随便一百度就可以知道哪里发生了什么,但是你理解的道理是无价的。 明白这个,再去读应该会好很多。 祝各位能够读得开心,得到自己需要的道理并且运用得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