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教授首先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是用历史故事的形式来表现曹刿的战争理论。文中对曹刿和庄公的处理,是我国传统的“实录”“史家笔法”所决定的。史家的原则,是秉笔直书,忠于史实,“寓褒贬”于字里行间。这篇文章无论是战前、战中,还是战后的对话处理,都是作者匠心安排,因为“文章的中心不是战争,而是决定这场战争并取得胜利的人。而且也不是这个人的一切,而是这个人的战争理论。”这些都是自己以往所知很少的。对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每次教学必定做的。而今天看到孙教授说“从范畴来说,性格塑造属于小说和戏剧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在史传和散文中,是不以性格塑造为最高目标的。”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冲突。在后面还是要在看看其他名师对于课文的处理,争取讲的深刻和全面一点。因为以前看散文和小说怎么教的时候,不同的研究者也提到这两种不同文体在一线教学中出现的混教情况,其中一点也是关于人物性格分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