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不高的蝴蝶
也许,世间真有宿命的东西,横亘在每个时间的路口。
前天,刚从海宁的金庸书院回来,今晚,却惊闻金庸先生离开了这个世间,离开了永远的江湖。就像那年,刚给学生讲授了《我与地坛》这篇课文,过两天,史铁生忽地走了。
心底,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怅怅的、幽婉的、凉薄的、清冽的。仿佛一个人在寒夜里行走,忽然一阵寒风偷袭了衣袖,打了个寒颤,又得卷紧衣服,哀凉地努力地向前走。
此番到海宁,我们知道家乡海宁为金庸先生建造了金庸书院,而先生则把家乡铭刻在他永远的江湖。
海宁最闻名莫过于钱塘潮,到海宁必看钱塘潮。而金庸先生在他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中就曾非常细腻地描写了最盛时的钱塘潮,写八月十八深夜,陈家洛与乾隆在海塘观潮:
“这时郁雷之声渐响,轰轰不绝。待出春熙门,耳中尽是浪涛之声,眼望大海,却是平静一片,海水在塘下七八丈,月光淡淡,平铺海上,映出点点银光……”
“这时潮声愈响,两人话声渐被掩没,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来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潮水愈近愈快,震撼激射,吞天沃月,一座巨大的水墙直向海塘压来……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但潮来得快,退得也快,顷刻间,塘上潮水退得干干净净。”
先生在《书剑恩仇录》的后记中写道:“乾隆皇帝的传说,从小就在故乡听到了。小时候做童子军,曾在海宁乾隆皇帝所造的石塘边露营,半夜里瞧着滚滚怒潮汹涌而来。因此第一部小说写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乡,那是很自然的。”
家乡的味道也为先生念念不忘。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汤和一碗糯米嵌糖藕,让离家十年,日处大漠穷荒之中的陈家洛,感觉恍如隔世。这般江南滋味,也是先生儿时抹不去的记忆吧。
在先生的江湖,还有西湖的三潭印月与断桥;有湖州的南浔,蚕丝、毛笔与粽子; 有嘉兴的南湖,烟雨楼与没角菱;还有舟山的桃花岛,临安的牛家村……
浙江几多风物,尽在先生的江湖。先生的江湖,几多浓浓乡愁。
我虽算不得金迷,但回想曾经的青春时光,也欢欣地传阅《射雕英雄传》,争相地观看《雪山飞狐》,津津有味地品鉴《笑傲江湖》,一遍遍扎进那侠义万丈、险恶又柔情的江湖里,忘记了白天与黑夜,忘记了人间和烟火,忘记了归途和自己。
那是怎样一个纵横驰骋的江湖,柔情侠骨的江湖,是非分明的江湖!当世人在滚滚红尘里遭遇了挫折、受尽了磨难、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似乎总能在金庸大侠的江湖里找到清澈,找到真理,找到了精神慰藉,人间正道是沧桑!
而今先生走了,江湖犹在吗?
家乡的书院犹在,此刻一定比我更哀伤。我仿佛又看到书院院墙的爬山虎,还在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往上爬,从东边的墙壁爬到西边的墙壁,从白色的墙角爬到黛瓦的缝隙间,然后爬向天空,蓝蓝的闪着金光的遥远的天空……
此一行,原是道别,从此江湖不再:
先生,走好!
2018.10.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