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61733/e876c802b0be7217.jpg)
前几天有人给我推荐一本书,说,你看看这本书特别好。我说,怎么好?他说,作者写的特别好。我继续问:作者写了什么?他说,你看看不就知道了嘛~强烈推荐,特别好,真的特别好~。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上面的场景,读过的书,看过的文,真心觉得好,有帮助,但当我们回忆或推荐时,总觉得有话说不出,甚至想不起来书里讲了什么,也不知道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帮助。
我也有过这样的情景,不仅空白,没应用到生活,更是很多书买到家新鲜几页,就放下了。心理甚是不安,却也不愿多翻,总感觉读完一本书要耗费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投入不进去,静不下心来。
但因为抵挡不住对书中内容的渴望,期待为生活解惑,就会想些办法来调整这种萎靡的读书状态。这个时候刚好遇到了“读书有方法”的概念,才发现读书也是讲究策略的,不同的书籍,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阅读方法。然后我开始寻找所有跟读书方法相关的书籍,进行了系统阅读和梳理,并有机会参与到国际阅读课程PhotoReading (影像阅读)当中。这段时间也确是颇有收获。
给我触动最深的,算是两个意识吧。
1、书不必逐字逐句的一一读完。
一本书,不是一字一句的从头读到尾才叫读完。有些书,只讲一个概念,一个方法,他可能只用一小节,几页、甚至几个字就说明白了,但在书中会反反复复的去用实例印证,如果我们从头读到尾,收获的还是这个概念,甚至情不自禁会沉浸于例证而忘记了观点。除了耗费时间,合上书时,还是不知道书中讲了什么。
当然,有人说,那我就是想了解这个概念是如何成立的,如何应用的,想看完案例,难道你不让我读完么?
当然不会,这就是我收获的第二点启发:
2、带着问题去读书。
我们对一本书感兴趣,去阅读,实际上是期待从中获得启发,解决问题。那你的问题是什么?想要的启发又是什么?有没有清晰明确的梳理出来?还是就带着好奇读过去了?读完之后感受颇丰,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觉得书中写的特别好,特别实用,但却说不出哪里好,怎么迁移。
如果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在阅读前,通过对书的封皮、评价、推荐语,简单做个梳理。向自己问一句,我想在书中获得什么答案?然后再去读,这样的收获会大有不同。而且问题问的越细,收获越明显。
通过这两个意识,加上一段时间的实践阅读,我发现可以把书籍分为4类:
1、概念型
2、问答型
3、精读型
4、跟着做
什么是概念型呢?
比如《微习惯》这本书,你看他的书名,是个名词,再看他的介绍,发现本书就是在讲这个名词是什么?它是如何成立的,我们应该怎么用。我把这样的书归为概念型。
类似的还有《刻意练习》、《斜杠青年》《精简主义》等等。这类书籍,我的目的是了解这个概念,并应用于生活,所以我的读书方法是:看介绍,看封面、看目录,然后向自己提出3个问题,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做(how)带着三个问题,去书中查找解答的位置,翻到相关页面,扫视想要的答案,用关键词定位,再去阅读了解。这样一本书读下来,速度会快上几倍(不会觉得读书有压力)收获的效果也会明晰,并将新知应用于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1733/127715a93b9b4c63.jpg)
什么是问答型呢?
比如《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如果你知道“墙”的含义,那就再看看目录,他会说出很多在生活中常有的惯性思维,书中每个文章标题在解决一个问题,你对哪个标题感兴趣,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打破从头读到尾的顺序,按照你的问题,直接从最感兴趣的位置开始,一问一答,越是渴望知道的收获的启发越大,印象也越深刻。若是从头读到尾,耐性磨没了,到了自己真正想解答的部分,看似没看,淡淡而过了。
如果不明白“墙”的含义怎么办?
1、百度、看书评;
2、用概念法先在书中了解答案,提问方式比如:这个“墙”是什么?有哪些“墙”?如何拆除?
什么是精读型?
精读型,一般指,想体味书中优美的字词、语句、或篇章段落,适用于需要一字一句才能感受到书中之美的书籍,比如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林夕的《任你行》等等。细细品味,脑中的画面闪现浮动,心中的情感也奔涌而出。精读型,体味文字的诗意是我们阅读的目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1733/4ccc1bf7a65b885d.jpg)
最后一个,跟着做。
跟着做的方法更偏重于工具型和习惯养成类书籍,比如《自控力》、《如何高效阅读》,这类书籍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作者会帮助你安排阅读速度,比如他会建议你,一周读一章,每读完一章,跟随书中的介绍去实践、去观察、去收获和反馈,再根据反馈,进行下一篇章的了解和实践。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1733/bb9281c62d030b39.jpg)
大家能看出,在我上述介绍的方法中,并不是说某本书就只适合这一种方法。适合于什么方法取决你的目的(问题),你想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等等这些,来确定要用的阅读方法。
当然有些书也并不是仅仅用一个阅读方法就能get所有。需要有个主次之分,到底怎么读,怎么用还是取决于我们上述的两个意识:1、不必一遍全部读完书中每个字;2、读书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读书,以此选择方法,做出实践。
通过上面的方法,首先,我对读书不再感到压力或强迫。其次,也的确提升了几倍的阅读速度。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真正让读书为我所用、有所收获。
到此,谢谢你的阅读,希望读书也将不再成为你的一件难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