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汉纪三十五
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己亥,公元39年)
【原文】
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乃诏下州郡检核。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
【译文】
刘秀因为全国的耕地面积自行申报,多不据实,并且户口、年龄都有增减,于是下诏,令各州郡进行检查核实。当时州刺史、郡太守多行诡诈,投机取巧,他们胡乱地以丈量土地为名,把农民聚集到田中,连房屋、乡里村落也一并丈量,百姓挡在道路上啼哭呼喊;有的官吏优待豪强,侵害苛待贫弱的百姓。
【解析】
中国古代乃至于近现代,土地问题最为敏感。
中国很早就出现农耕文明,以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产出粮食,滋养人口。
而伴随生产力提升、产品富余,出现文明演化、科技提升、社会分工。
人口繁衍却带来两个关键矛盾。
其一,有限土地供应与人口增长之间不平衡的矛盾。
其二,人与人之间财富流转的矛盾,或者说贫富差距。
前者还能通过,开荒、贸易、生产力提升等问题来缓解,但终归会遇到马尔萨斯陷阱的问题。
后者就是人类社会自身问题所在。
之前的文章多次提到人的行为必然利己。
所谓利己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生存条件、更多的繁衍后代,以及为后代继续生存繁衍提供更好的条件。
从生物基因的角度来说,就是尽可能为自己基因的延续创造更好的条件。
因此,人与人之间有差异,自然就带来的获取资源能力的不同。
资源又有限,于是不可避免出现强者掠夺弱者,弱者被淘汰的现象。
放在中国古代,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地主、豪强、士绅、官员有极大的影响力,自然是能够用各种手段将自耕农的土地搞到自己手中,将自耕农转变为佃户。
这就是土地兼并。
所以在毛主席和黄炎培的讨论中提到的”历史周期律“核心就是土地问题。
如果再叠加竺可桢提出的相关理论,基本上就还原了大部分王朝覆灭的原因。
此时刘秀建立东汉才没多久,就已经认识到天下的土地问题,这个是与西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情况完全不同的。
别的朝代都是中期末期才出现,而东汉是一开始已经存在。
东汉的发家本质上是靠着各地地主豪强支持。
在统一战争中,并没有如其他王朝末期大量将原有利益阶层被洗牌,地方豪强势力也没有被大规模清洗,此时的东汉地方豪强依然大量存在。
且在乱世中,因为掌握武力,又向东汉朝廷输送人才获得更大的发展,那些田地进一步集中在其手中。
换句话说,西汉末年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没有因为王莽以及天下大乱而改变,反而延续到了东汉。
反过来问,为什么皇帝或者说皇权要对土地兼并问题动手。
说来说去无非是两个问题,钱和权。
先说权,古代的财政分为两个大部分,一个是盐铁矿专营等;另一个家就是土地税和人口税。
地方豪强在其发展过程中因为有极大的资源可以让家庭成员脱产读书,甚至请大儒来教学,在仕途上更有竞争力。
而当这些子弟进入官场之后,就会利用其身份帮助家族在税收获得更大的优惠,甚至抗税、隐瞒不交。
而地方税收定额不变,就会被官吏联合地方势力转移到自耕农头上,一旦天灾必定会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成为流民。
地方豪强则依仗自己手中有土地、武装吸纳流民隐匿人口,甚至有些流民为了求活而卖身到豪强家中成为奴婢,这些人口成为不交税的存在。
渐渐的地方上人口或许没有少,但能收上来税却越来越少,能够交到朝廷手中的钱自然也少。
朝廷为了维持整个国家运作又消耗极大,一开始可以通过节俭来撑一撑,但随着时间拉长,财政会越发吃惊,最终破产,天下大乱。
俗话说,一文钱难道英雄汉,对于皇帝也是如此。
土地兼并的问题不单单是朝廷税收的问题,更影响皇权稳定和朝代能否延续。
刘秀看到了这个问题,着手解决。
历朝历代想要对土地动手,第一步就是丈量田亩搞清楚谁到底有多少土地,然后根据土地多少来收税。
王安石变法是如此、张居正改革也是如此、雍正摊丁入亩更是如此。
上面的内容有点跑题了,接下来回到正文。
刘秀想法是好,落到具体执行必定会有偏差。
可以这样说,权力最顶层到权力末端之间的距离越长,一项政策最终偏离的差距也越大。
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
出现这种问题几乎是必然的,区别只在于哪里出现、有多恶劣?
毕竟人性的贪婪摆在那里,手中又有权力,不搞点利权力变现怎么对得起自己?
于是乎,顶层设计的善政,说不定到了基层就变成了吃人的恶政。
所以,再看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的那段话,你品味一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闲扯】
看历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批判什么,虽然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但读历史的过程却是拓宽见识的过程,看到原来历史上还发生过这些事情。
很多时候你未必能够得到其中的教训和启发,但对你最大的启发就是你不再一厢情愿地认为一件事就是如此,你会知道任何事情发展会有诸多的可能性。
就好比说上面这段,刘秀的度田,如果单纯地去想,可能就是下面照章执行,但如果你历史看得多了,就会想到诸多可能性,比如上面材料提到借着度田来大肆兼并。
当你能想到这些,自然就会去想办法预防杜绝。
所以上面这段,核心并不是借机兼并土地,而是上层意志到基层执行这个过程,如何确保尽可能少偏离,尽可能避免有心之人借机搞事情,这个才是关键。
类似的事情我是遇到太多了,所以这里又要提到毛主席那句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这个话当真是金玉良言,任何想做事、想做出一番成绩的领导,真的要把这话时刻记到心头。
对于领导者、老板而言,千万不能觉得自己一发话下面就屁颠屁颠地干了,这样想绝对要倒霉。
反过来说,作为下级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去思考,自己做的是不是符合上级的目的、有没有偏离,而不是机械无脑去执行。
如果就是混日子,当然没什么。
如果想借机捞一笔,那也悠着点。
但如果想向上爬、想有所作为,那就不能说”领导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而是要回归原点,想到你的上级到底想要什么?
很多人做事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只是单纯地做,却不想做的目的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