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辅导客户的过程中,经常发现销售人员与老板埋怨生产和技术部门的人员,因为他们不配合、业务能力不足,导致大单完成不了。
其实,这类问题也属于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我们也要分析原因。一般情况下,在标准化生产型的公司里面,这类问题相对较少,而在定制化生产型企业中,则比较常见。
而销售人员埋怨,生产与技术人员也觉得比较理亏的公司,一般是典型的以业绩为绝对导向的公司。
为什么?
冯老师列举了自己的一个案例:
自己原来的公司一名销售人员接了一个单子,一家国有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咨询项目。当时公司并没有这方面的咨询师,于是销售人员邀请冯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但是冯老师拒绝了。
原因也非常简单,自己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咨询师,并不懂安全生产,虽然有些内容可能是相通的,但自己并不专业,不能为了完成业绩而盲目接项目,是对客户不负责,也是对自己不负责。
同样的道理,定制化的产生型企业,每个产品都是个性的、不同以往的,生产以及技术部门的人员是否有能力应对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解决方案是什么?
定制化的生产型企业,在涉及到具体的业务合作时,应该允许生产及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因为他们比销售人员更加了解公司的生产能力、研发能力。
笔者以前也曾经谈到过类似的方案:
1、矩阵制组织架构:
比较适合工程类公司,每个工程都有一定的个性化,从而每个项目都是由不同的部门人员临时组成的一个团队,共同来解决问题。
2、阿米巴型组织架构:
比较喜欢采用“小组制”的方式,每个一线业务小组,由业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方案人员、交付人员等组成,3-5个人为一个小组,一个战斗小组就可以全面解决一个大的问题。
如果您觉得有些许帮助,或者有疑问交流,欢迎点赞、收藏、评论和转发文章,也可以关注:黄志新。如果WX关注,可以ZS《绩效考核样表库》一份。
本文主要采用资料《薪酬激励量化实操全案》,作者:冯涛,本文发布已经获得冯老师授权,在此表示感谢。
网友评论